一个只有330人、7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有近五成人热爱书法和绘画,有3位分别是德州市书协、作协的会员,2人荣获首批“齐鲁文化之星”,有3个人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以搞艺术谋生;并以此为发源地成立了全镇农民书画协会——
腰站镇西咸村和谐秀美,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近几年来,随着发展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村民们农闲时纷纷拿起毛笔和画笔,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而 “文化引领”也让该村村民得到了更多的经济实惠。
小村庄涌现多名 “农民艺术家”
11月25日,在西咸村文化大院的娱乐室里,许多名人名家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摆在桌子上。许多家长教小孩子写毛笔字,直接领到这里来,逐字读写, “比在家对着字帖教得好。”文化大院让村里的书法和绘画爱好者们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村民咸德顺11岁的小孙子咸荣成,今年读小学四年级,在大家的耳濡目染下,能写得一手好字。
“我的感触最深了”。今年60岁的西咸村党小组长许连庆说,村里老一辈人都有练习书法的传统,平时都在家务农,只有过年时才有机会动动笔,写写春联什么的。现在大家之间经常交流,自己的水平也提高的很快。
随着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西咸村还结合每年组织的 “村民消夏晚会”、 “家庭风采展示”等文化活动,加入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剪纸比赛等内容,让村民自编自演、自唱自乐之余,展示自己的书法、绘画、剪纸等各类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此过程中,铅笔画画家王芹、麦秆画农民咸德顺、国画画家王玉国等多名“农民艺术家”脱颖而出,成为德州市书协、作协会员。2006年,该村在腰站镇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腰站镇农民书画协会。如今协会已成功发展农民艺术家40人,辐射带动全镇多个村庄。
新农村建设不忘 “文化引领”
西咸村后面,有一处宽敞的鱼塘,边上有两层别致的小楼,并搭有观赏棚,摆着石桌石凳。水塘中央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一座悬浮的小桥把亭子和柳岸连在一起。村民在茶余饭后都会来此看景、划船、下棋。
虽然西咸村是一个只有 “鸡蛋”大的小村,但麻雀虽小,在文化基础建设方面却是 “五脏俱全”。村里配套建设了文化大院、娱乐室,制定完善了 《村规民约》,公园的石碑、村里的宣传栏都张贴悬挂了文明标语,引导村民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少农民在文化大院的熏陶下,成了 “文化人”。
西咸村距县城有50多里地,2006年以前还只是个单纯依靠农业生产的偏远小村,村民思想保守落后。但是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全村70多户人家有30多辆轿车,高中毕业的学生几乎都上了大学。村民们不仅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曾经 “脏乱差”、穷得出了名的腰站镇西咸村,如今已变成了全镇有名的小康示范村和山东省绿化示范村。 “建设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相当重要,人们的精神斗志上去了,干事创业的激情才能激发出来。”许连庆说。
小村庄做出文化大产业
“好地方有的是,但为什么我们村发展这么好?”许连庆认为,西咸村发展的关键是文化引领,“文化让我们共享经济实惠”。
随着思想的不断开放,西咸村村民不再以土地作为唯一的生计,不仅再把书法、绘画等作为一种兴趣爱好,而是把它作为一种产业、一种事业来做。该村有3人分别在平原县城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以书法、绘画作为自己的第二产业。
49岁的农民王芹擅长铅笔画创作,其作品曾经多次获得全国各类大奖。现在她锁上了家门,去县城创立了个人工作室,专门搞起铅笔画创作。作品供不应求,订单不断。一幅18米长的铅笔画作品 《瓶上春色》收入6万元。
对于目前的现状,西咸村人并不满足。“接下来,我们将更加注重文化艺术的全面普及和提高,带动文化产业走向更高、更深、更强。”许连庆表示,在未来的文化建设布局中,西咸村将更加致力于经济与文化相结合,让文化进企业、进校园,采取更多的方式,让村民享受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 付彬
新闻推荐
晋德公司品牌及商标入选“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晋德公司品牌及商标入选“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商务厅发布了2014~2016年度“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名单,平原县晋德有限公司的品牌小精灵及图、CYI及图入选,这是平原县首家企业荣获国际知名品牌,说明平原县的国际...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