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1014个行政村合并为173个农村社区并居点,正在实施的整村迁建型社区达到86个,完成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培植农村产业园区210个。
搭建融资平台,破解社区建设资金瓶颈
见到安头乡党委书记丁家勇时,他正在安头社区并居点查看社区建设进度。他告诉记者,正在施工的一期42套住宅今年3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建设进度的70%,明年5月群众即可入住。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彻底解决原于庄、徐庄村群众出行难、村庄规划乱等问题,并可节约土地100余亩。
资金是两区同建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如何筹措资金是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齐河县由政府先期注资6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社区建设投融资公司——齐河县民新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出台《新农村建设融资管理办法》《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坚持以投融资为主体功能,把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逐步成为政策性与经营性相统一、服务性与发展性相结合、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互为平台的投融资公司。
同时,该县还专门成立投融资领导小组,在专项资金“筹、管、用”3个环节上严格操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目前专项融资已近8亿元,向社区支付补助资金近2亿元,有效地破解了社区建设资金瓶颈。
借力土地流转,配套完善产业园区
不但让群众住上楼房,而且让群众增加收入,促进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转变”,是两区同建的根本出发点。
在宣章屯镇宣章社区的美东高科技蔬菜产业园,占地2000亩的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大棚整齐划一。正忙着采摘黄瓜的姜学平高兴地告诉记者,社区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将2000亩地流转给了美东农业科技公司搞有机蔬菜大棚,同时社区群众还可优先在产业园内打工,平均一天能挣50元。
为让群众明白土地整体流转的目的、意义和政策,宣章屯镇利用村广播、明白纸、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并召开大会听取群众代表意见,充分了解群众各方面的要求。该镇摸索出以政府为媒介、将土地整体流转给政府,再由政府整体流转到企业,一切手续都有政府参与和监督,对土地进行整体流转、一体化经营的路子。
通过推动土地流转,齐河形成了一批社区产业园区。目前,该县以租赁、转包、转让、互换等不同形式流转土地11.6万亩,通过利用区位优势、借助龙头企业及搞好旧村复垦等方式培植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产业园区210个。
创新思维模式,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刘桥乡洪州社区已于今年8月中旬全部建成入住。走进这个5000多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在感叹灰瓦白墙的别墅之美时,相映成趣的亭台楼榭、清新整洁的公园广场、整齐划一的街道小巷,更反映出了社区管理的规范到位。
齐河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谢强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将建成入住,农村社区的管理将成为工作重点。该县创新管理机制,在管理模式上,新建社区按照100户至200户的标准划分了责任片,按楼房单元50户至100户的标准划分了责任区,形成了管理责任网格化。在管理手段上,建设了信息管理系统,微机化、数字化管理社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新建社区都建设了服务大厅和物业管理、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一厅三室”,设立了服务窗口,引导大型超市、农资供应、金融、邮政等单位在社区设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同时围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专项资金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立了“社区收集、乡镇运输、县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成立了物业公司和保洁队伍,社区按每500人左右安排一名保洁员,确保环境整洁优美。
□本报记者 李根 本报通讯员 霍健
新闻推荐
齐河“案里案外”关注失足未成年人,齐河“案里案外”关注失足未成年人
给孩子留一片自新的空间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