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催出干部务实风
按照县委 《关于深入开展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主题活动的要求,双庙镇集中统一开展了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带着便民服务卡、民情档案表和民情日记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新一轮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热潮正在全镇兴起。
为使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化、制度化,由阶段性服务变成经常性服务,双庙镇党委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五项制度,使干部服务群众变成一种工作习惯,一种价值追求,催生出干部“务实风”。制度规定班子成员每人联系5名党员、5户群众,机关干部每人联系10户群众;机关干部每月至少要对联系户走访一次,每年为他们解决2—3个实际问题;镇党委每月召开一次民情汇报会,听取机关干部联系走访情况汇报;建立了干部参加劳动制度。镇机关干部每月要在所联系群众家中吃一顿饭,同劳动一天。年底要求机关干部不仅述职述廉,还要“述劳”,接受群众评议;把干部进村入户服务群众和参加劳动情况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考核内容,作为干部评先树优、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促进干部深入群众接地气。
脚底下走出干群鱼水情
“全家共有几口人?去年收入有多少?家里有什么困难?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还有什么意见建议?需要帮助解决什么难题? ”在西鸭村群众侯丙树家中,镇党委书记高新生和侯丙树拉起了家常,并一一记下。临走时,高新生还送上了联系卡,上面印有他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内容,告诉他们如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第一时间向镇党委反映或和自己联系,党委政府将会尽力给予帮助。在棉花加工大户王守海家,高新生详细询问了棉花政策对棉花加工企业的影响。对他说,你作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村里的老百姓,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两个多小时的促膝长谈,彰显着机关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接地气连民心为民办实事的作风转变。
走村入户,收获了一个个的感动。走访期间,群众没有把镇机关干部当外人或领导,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说真话、讲实话、抖心里话。群众普遍反映,这几年农村发展很快,群众得到不少实惠,一些村安装了路灯、安上了锻炼器材,家家户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养老、医疗也有了较好的保障,再加上小麦补贴等惠农补贴,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同时,群众也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围绕衣、食、住、行、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养殖污染、计划生育、矛盾纠纷调处、庸懒散、推拖等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群众说得实在、说得真切、说得动情,道出了心声心愿,表达了朴实真挚的情感。
办实事解民忧温暖千万家
这次大走访活动,突出深入走访、办实事解民忧。机关干部在走访王堂村群众张守河时,了解到他想建两个蔬菜大棚,正在为缺少2万元进料资金发愁后,镇分管负责人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用3天时间为他办妥了贷款手续。近日,六五河沿线的生产桥因为改建,群众过河需走桥侧的辅路。一些群众反映辅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行人出行受到影响,镇里立即联系,出动挖掘机械,铺设了石子,平整了路面。三鸭社区文化广场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影响了群众休闲娱乐,该镇结合“一村一民生”工程,把修建文化广场列入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下半年即将开工修建。针对郝庄、王堂群众反映的抗旱浇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对镇内沟渠进行调查摸底,确定了重点清挖疏浚的双庙、王堂、崔庄、郝庄等主干沟渠,列入全镇水系网格化建设计划。为六屯村两户贫困户送去了食用油和面粉等生活必需品。截至目前,全镇共收集意见建议1037条,办实事3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7件,完成问题整改3个,帮扶困难群众3户,解决生产资金2万元。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分门别类建立了民情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对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对一些重大问题不能立即解决的,限时解决,羸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从心里说共产党好。 (孙庆勇)
新闻推荐
“一喷三防”是小麦后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增产技术措施,近几年,国家连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项目,大大提高了小麦后期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