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变化】大路修到山村里
本报记者 王 雨 通讯员 张爱平
连日来,在陇西县福星镇川儿村,5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满仓指挥着一台推土机挖坡推地、修筑道路。黝黑的脸上,满是尘土。在他的身后,一条致富的希望之路在不断延伸……
川儿村共有6个社,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交通不便。为了方便出行,十多年来,村上先后组织过两次修路,虽然将人担畜驮的羊肠路拓宽了,但道路依旧狭窄,两辆三轮车相遇便让不开道,大车更是进不去。
“庄里一户人要修房运沙,大车一趟就能拉够,用三轮车,得花整整20多天时间。有些人想修窖收购马铃薯,因大车进不来只好放弃。同样卖一车马铃薯,我们却要多掏许多运输费……”谈起出村道路,68岁的老党员朱清民感慨万分。
“群众所想所盼就是我们党委政府着力要做好的事情。”福星镇党委书记张晋说。为了让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去年以来,镇上从改变山村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各种措施筹集资金,发动群众,对川儿等村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
“经过10天的努力,我们已拓宽了5个社的12公里道路,再过几天,最后一个社的道路也将完成拓宽任务。”陈满仓说,原先的路只有三四米,现在拓宽到了6米,一般的大车都能进社。再过一段时间,他还将组织全村群众在路旁植树,做好排水,定期进行维护,让这条路真正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富民路。
新闻推荐
村卫生室:旧貌换新颜本报记者宜秀萍能在独立、专有的村卫生室里为乡亲看病,这是王功初当村医时的一个心愿。王功今年42岁,家住陇西县渭阳乡小干川村。1997年,从省中医学院毕业后,王功回到家乡。当时,村...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