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营讯1月14日,记者在广饶县花官镇草刘村的双进家庭农场看到,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中草药和新鲜的蔬菜。“这种铁皮石斛原产地在南方,在北方还没有人工种植的先例。”农场场长靳双进向记者介绍。
面对传统生产模式存在的效益低下等问题,靳双进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实施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固定式自压微喷等技术创新,蔬菜质量达到了绿色标准。
如今的东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蓬勃发展。以合作社示范社培育为重点,东营组织开展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示范社创建活动,引导合作社健全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制度,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1707家,基本实现了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同时,该市制订《关于积极推动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组织开展了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评选工作,在全市评选出50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并给予适当的财政扶持,引导家庭农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全市已注册登记并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家庭农场达502家。
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高高的沼气罐、有机蔬菜种植区,纷纷崛起在黄河三角洲的盐碱荒滩。走进东营金海岸农业开发公司,一座新兴生态园区映入眼帘。据介绍,该公司开发了牛奶馒头等绿色食品,形成了“奶牛养殖—沼气工程—有机肥料—绿色食品”的循环产业链。
“拉长产业链条是现代农业高效高端发展的重要途径,垦利县通过聚集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组织,不断提升产业化层次,提高现代化水平。”垦利县农业局副局长刘敏告诉记者,东营市结合农业园区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据统计,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发展到608家,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带动农户25万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5万个。预计今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4家。
东营市制订了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加强主体培育、品牌创建、质量认证和市场开拓,推动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全市已有涉农产品注册商标1400余件,23个产品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山东名牌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经济环境下,市场培育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东营市农业局局长李士勇告诉记者,今年东营市组织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了山东名优农产品西班牙精品展、加拿大安大略省投资推介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及第四届黄河三角洲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了该市农产品知名度,加快了农业“走出去”步伐。2014年,东营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5500万美元。
今年,东营粮食种植面积288.6万亩,总产142万吨,分别比去年提高27.8%、60.9%,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50万亩,总产200万吨,放心蔬菜基地发展到30处。此外,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96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经营面积达14.3万亩,年营业收入16.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带动农户近5万户。
新闻推荐
近日,位于广饶县花官镇的东营市康森秸秆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环保餐具产品,该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机磨纤维秸秆餐具专利的企业。□郑国明报道...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