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饶讯“我们公司年产1000万套轮毂轴承单元项目,通过引进美国辉门公司的轮毂轴承单元生产技术,同时从韩国、日本、德国引进各类关键生产设备,实现产品装配自动化,所有零部件进行自动选择、自动配对,整个工序全部由电脑控制完成,确保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质量。”在大王镇汇丰汽配公司,总经理王万滨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该项目完工后,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届时汇丰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轮毂轴承单元研发生产基地。
现在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快才能创造效益。如果生产力增速低于成本增速,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今兴起的工业4.0、中国智造、“互联网+”等等,出发点都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运而生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废品率低等非常显著的优势,同时还降低了生产的人工成本。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来,大王镇坚持深化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稳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蹚出了新路子。
“技术不创新、工艺不优化,企业就不能发展。我们通过引进美国南线上引连铸机组、德国在线智能探伤仪等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不断创新产品工艺,确保达到一级标准。现在生产的铜排产品不仅导电性能优良,而且外观光泽度非常好,在通信电缆、船舰以及高低压电柜等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山东华强铜业公司的生产车间,车间负责人王海涛自豪地说。
正是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制造出品质过硬的产品,使得华强铜业公司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据了解,该公司年产10万吨高性能铜线棒材一期项目自去年8月份投产以来,已与北京、河北、河南等地的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且每家企业的需求量都在千吨以上,预计2016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亿元。
拼技术创新,靠细节取胜。想要制造出尖端产品,就必须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公司年产500万套轨道列车空气弹簧减震总成项目,主要为高铁生产配套空气弹簧产品,这个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各个工序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问题,所有环节的努力全泡汤。”山东哈迪斯机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凯说。
该项目的实施,对该镇橡胶轮胎行业实现产品创新、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预计2016年底该项目全部竣工达产。届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0亿元。周凯表示,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研发生产汽车、工装设备等领域空气弹簧,力争到2018年建成国内技术最先进、型号最全、规模最大的空气弹簧生产基地。
这几家公司的成功是大王镇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大王镇企业正在以创新进步、转型升级的步伐昂首阔步,奔向前方。
新闻推荐
聚焦去产能②□本报记者魏东李明本报通讯员牟元元孙孟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但是,依靠投资扩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造成产能相对过剩...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