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来到利津县宗家夹河大棚种植基地时,返乡创业人才宗传伟正在打理他的大棚西红柿,“这几年乡村旅游的口号越来越响,利津吸引来了数千名游客,我们的名气响了,收入也高了。”宗传伟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目前利津街道有上百名像宗传伟这样的新型“乡土人才”选择返乡创业。之所以会掀起返乡热潮,不仅是年轻人才对家乡的眷恋,更重要的是因为利津街道把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人才,是乡村振兴第一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广聚人才,切实发挥人才助推乡村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利津街道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对农村实用人才,街道高度重视“能人”工程实施。培树农业种养殖专家、致富能手,充分发挥街道班子成员联系专家制度优势,开展技术进田间、送教下乡、实践教学等培训,创建人才队伍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不断完善人才联谊,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入会。通过不同生产种类人才之间的交流,达到互通信息,共同提高的目的。创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讨平台,加强县农业局、畜牧局与农村技术人才之间的沟通,组织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代表、村干部和农村中青年技术人才“走出去”,到农业产业发展快、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发达地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本街道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先后组织后宋、綦家夹河村37名种植户赴外地参观学习,新涌现出各类种养大户、民营企业家、致富带头人近14人,新上各类项目10余个,评选出245名党员致富标兵及13名“明星书记”,进一步健全农村实用人才体系。
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政策措施向乡土人才倾斜。实施“农村实用人才振兴工程”,同步推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雁阵计划”,实现培训广覆盖,推进农村实用人才能力提升和农业科技推广。积极筹划组织开展乡村之星评选活动,在全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选拔培育一批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有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
在高层次现代农业实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促进辖区企业转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利津街道将把人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不断加大物质投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中小企业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引导技术、资金等要素向高端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流动。从青岛农业大学柔性引进2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采取兼职引进的方式邀请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刘更森,到綦夹和宗夹实训基地现场及王庄社区周边村讲授葡萄栽培与管理、拱棚西瓜及蔬菜种植技术。采取兼职引进的方式聘请青岛农业大学王健林教授担任滨河人家生态采摘休闲观光旅游项目果蔬技术指导专家。
(记者 张利波 通讯员 韩层层)
新闻推荐
■大学习 大调研 大改进·本报赴县区调研采访系列报道 “一大早”的转型升级战
坐落于利津县陈庄工业园的东营市一大早乳业有限公司这两年很是“威风”,在众多乳品饮料企业市场萎缩、业绩下滑的...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