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眼角膜是父亲的遗愿
今年3月份,付之才的病情有所加重,付之才知道去日无多,便告诉儿子,在自己去世后,希望把眼角膜捐献出来,感谢社会这么多年的帮助。付成国联系红十字会,在今年4月份签署了《捐献承诺书》。
付成国告诉记者,其实他特别理解父亲的决定,这么多年父亲生病期间,看到这么多社会上的人来帮助他,帮助他的家庭,他很感动,所以做出捐献的决定,感谢这些帮助过他们的人。
其实,付成国一家回馈社会不仅仅是捐献眼角膜这一件事。胜宏社区书记梅玉莲告诉记者,付成国一家在得到帮助后,一直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周围的人。比如说,主动申请当楼长,帮助邻居。
梅玉莲说:“付成国看到社区工作多以女性为主时,他就提出来,要是有什么力气活就尽管找他。我们看着他为社区付出这么多,非常感动。”
儿子感谢社会上的爱心人士
父亲逝世后,付成国一直忙于联系捐献事宜。悲痛之余,他还不忘感谢帮助他的人。一下午,他说了无数遍的感谢。
付成国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他的父亲付之才就患上了脑出血,做了三次手术,虽然挽回了性命,却造成了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几乎成了植物人,这一病就是10多年。为了给父亲治病欠外债10多万,拖垮了亲朋好友,家庭陷入贫困。
了解到这个情况,胜利街道胜宏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帮助,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伸出援手。
胜宏社区书记梅玉莲告诉记者,他们帮助付之才一家申请了廉租房,也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凡是能帮助他们的,社区都尽量想着他们。为了帮助他们,社区专门创立了“党群连心互助社”品牌,还印制了“他们的生活需要阳光照耀”的宣传纸发放,呼吁社区以及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帮忙。另外,社区卫生院的医生们还上门为付之才量血压,检查身体。
付成国告诉记者,他和父亲非常感谢给过他们帮助的人,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他的父亲就不会活到今天。
让爱传递下去
付成国在签署捐献协议时表示,希望父亲的眼角膜尽快被使用,也了却父亲的一桩心愿。
据了解,这是东营市捐献眼角膜的第二例,在今年6月份,东营市第一例眼角膜捐献成功,已让两个人重见光明。
山东省红十字会眼科医院医生张镇宇告诉记者,捐献眼角膜,必须是捐献者生前的自愿或去世后家属同意,以尊重自愿为原则。年龄5至60岁为好,可放宽至70岁。取角膜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有否传染病、去世的时间等等,要视环境的因素来决定。一般死后6小时以内,冬季可以在12小时以内提取最佳。他们将遵从死者遗愿,尽快安排受捐者手术。
张镇宇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愿意进行遗体捐赠。张镇宇说,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理解、支持遗体捐献。让更多人得以延续生命。生命的消逝也许无可挽回,但爱可以传递。(记者 方舟 见习记者 张振)
新闻推荐
各界爱心朋友:今年八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夏天计划”嘉玮支教队联合黄河口晚刊支教采访队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乡加翁小学支教。加翁村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资源匮乏,整座...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