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纪葆东做客“在线访谈”。本报记者张婧婧摄11日上午,东营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纪葆东做客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以“建设生态林场、打造美丽东营”为主题和网友进行互动交流。访谈中,纪葆东就如何增加森林覆盖率、生态林场所带来的休闲娱乐项目等问题作了解答。
东营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的3.7%提到17.3%。
林业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通过攻克制约造林绿化的难关和实施生态修复和兴林富民工程,使东营的整个森林资源面积由建市之初的4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08万亩,森林的覆盖率由3.7%提高到17.3%。
纪葆东介绍,东营大部分土地是近百年黄河淤积形成的新生土地,平均海拔比较低,地下水位比较高,土壤的盐碱程度比较高,森力资源匮乏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面对”电线杆子比树多”、“关上门、堵上窗、喝的还是牙碜汤”的情况,林业部门在突破制约东营绿化关键问题上,进行了攻关。
首先,市林业局重点攻克制约造林绿化方面的难关。联合了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一些大专院校,探索了台田改碱、盲沟改碱、生物改碱、台田管灌等多项改碱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对一些耐盐树种的引进也开展了试验攻关,并且取得了20多项成果,这些实验对东营城市绿化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生态保护方面,市林业局先后开展的“三网”绿化、生态林场建设、湿地修复和保育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在抓抓好生态绿化的同时,还结合东营的林业实际,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实际条件,大量开展了像冬枣桑蚕、种苗花卉、林下经济,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一是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二是美化了市民的家居,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群众的致富。
休闲娱乐、采摘观光林场四季都是度假好去处
生态林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采摘观光的地方。“阳春花开”的网友问:我很喜欢植树,也很喜欢到森林里游玩。那正在建设的生态林场有没有规划休闲娱乐项目?
纪葆东说,生态林场建设的初衷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为广大市民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共同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各个林场建设的初期,依托各自的森林资源,也结合各个林场的自然条件,规划了一批旅游设施,现在各个林场也加快建设进度,将这些设施的建设再进一步地推进。
目前,在龙居林场规划建设了桃花岛、滑雪场,孤岛刺槐树林场建设了4D影院,大王生态林场的饮马湖,耿井乐园、南郊生态林场也都规划建设了一批像果品采摘、婚庆基地等一批项目。各个林场根据当地的情况也开展了一些活动,龙居林场举办的桑葚节,孤岛刺槐林场举办的槐花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旅游、参观,体验生态环境。
纪葆东还向市民推荐了上述几处周末休闲度假的地方。他说,作为林场来说,四季都可以到林场休闲度假,春天可以参加桑葚节的活动,可以到孤岛刺槐林场参加槐花节,可以购买蜂蜜;夏天可以到龙居林场品尝麻湾西瓜,也可以到其他的林场采摘一些时鲜果品;秋天可以到大王等一些林场去参加一些果品的采摘和农事体验;冬天可以到林场滑雪、洗温泉。随着林场工程的不断推进,各项服务和项目也会越来越完善,接待能力越来越强。
以创收促发展
给百姓提供多样服务
有网友认为,生态林场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有各级财政投入,但同时还在鼓励各林场加强经营,适度创收,这又基于什么考虑?
纪葆东解释,一方面,受制于当前的公共财政能力,目前各级政府对生态林场的投入还无法更大。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绝大部分都用在了支付农民的土地流转费上,林场日常的经营管理,像林地管理、林木抚育和护林防火等经费还有很大缺口,这就需要林场通过适当的经营创收来弥补,也就是常说的以林养林、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树木越长越壮,林场越管越好。
纪葆东强调,创收是以不影响林木生长,不损害林场利益,不改变林场公益性为前提的。从目前来看,经营创收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为社会提供林产品,包括木材、苗木、干鲜果品等等。二是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去年我们11处生态林场共推广了林下养鸡、养鹅、养兔,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多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近6万亩。三是开发利用森林景观资源,搞森林旅游。通过这些经营项目,一方面盘活了林场资源,增加了部分收入,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林场的生态产品,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吕增霞“你们真是太好了,真是辛苦了,这样的体检中心才是老百姓的朋友。”8日,慈铭体检送健康进社区活动进入第二站,慈铭体检的工作人员来到安慧南区为广大居民送上了一份健康...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