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苑广阔
4月6日上午,东营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位61岁的老人在乘坐广饶至胜利站公交车时突发脑血栓,情况紧急!司机姚风忠和4位热心市民一起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8日,多位市民纷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称赞,东营市文明办也对这位热心市民给予了肯定。(4月8日《黄三角早报》A07版)
很多人都知道脑血栓这种病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现症状以后,越早送医就越好,如果耽误了治疗,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偏瘫,给病人和家属都带来很大的痛苦。在这次事件中,如果没有公交司机姚师傅的果断决定,没有车上4位热心市民的出手相助,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比现在更糟。
姚师傅和4位热心市民的事迹,不但感动了丁大爷和他的家人,经过媒体的报道以后,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东营市民和网友。其实回顾近期一段时间,东营的好人好事确实有蔚然成风之势。难怪有网友感叹说东营正在变成一座“好人之城”,身边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就以几件事例来说吧,2月17日上午,东营一小型货车所载鸡蛋摔落在地,不仅路过市民、环卫工人迅速帮忙捡鸡蛋,还有网友发求助帖引来更多热心人参与其中。这一源于网络的援助不仅在当天引得众多网友点赞,也成为众多媒体持续关注的聚焦点,被媒体称之为“一地鸡蛋,一城温暖”。
捡鸡蛋事件过去仅仅两天,又一件好人好事被媒体“曝光”。市民刘女士在安和南区社区活动中心跳舞的时候捡到了一个金手镯,她在随后的五天时间里开始苦寻失主。直到3月20日晚上,金手镯的主人终于现身,好心市民刘女士将金手镯物归原主。如果仔细翻阅媒体的报道,或者是通过网络搜索“东营好人好事”关键词,近年来这样的好人好事实在是不胜枚举,层出不穷。
这些事情或许不是那么轰轰烈烈,或许不是那么惊天动地,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好人,看似琐碎的好事,为整个东营市营造出了一个当好人,做好事的良好氛围,为东营成为“好人之城”做好了基本的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在这些好人好事的引导和激励之下,向善向美向上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东营市民自发自觉的追求,一种正能量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东营人。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东营好人多?难道好人好事也有地域性?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更加确切地说,东营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日渐提高,其实是引导和教育的结果。一系列的文明行动对广大东营市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今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培植了深厚的土壤。
新闻推荐
本报4月9日讯(记者王志刚)2014年以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运行平稳较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一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该区筛选确定了总投资...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