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捐献自己的身体,别人可以换上我的眼睛,也可以拿我的骨髓救人……”11岁的小龙躺在病床上,腿上的肿瘤越长越大,而他却日渐消瘦。面对死亡,小龙瞒着父母,拨通了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的电话。
10岁那年查出骨肉瘤
2002年,闫小龙出生在阜阳市阜南县地城镇的一个小村庄。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刚出生没多久的他,就被父母留在爷爷家照顾。“一天奶都没吃过啊,都是我和他奶奶把他拉扯大的。”小龙的爷爷闫庆学说。6岁的时候,小龙一个人来到县城,念了5年的寄宿制小学。
而小龙的命运也就在五年级的暑假发生了改变,2012年7月份,“他那时候刚从学校回来,刚到家就吵着腿疼,左腿还有点肿。”闫庆学说。
在县城的红十字医院,小龙被诊断为骨肉瘤,一种恶性肿瘤,即使截肢后,存活率也很低。小龙的父母得知情况后,立即从浙江赶回了老家。
11岁刚过想要捐遗体
小龙的家人并没有选择为他截肢,而是在蚌埠医学院做化疗。“化疗后,肿瘤也没得到控制,身上好的细胞也被杀死了。”小龙的父亲闫海涛哽咽着说。
为了给小龙治病,家中原本就不多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小龙则从医院搬回了家静养。
今年5月17日,小龙在家度过了自己的11岁生日,而他之后做了一个令家人炸了锅的决定:“我想捐出自己的身体,帮助别人!”一家人对着年幼的小龙,惊讶得说不出话。
“我们都不同意,即使治不好了,也希望能在家土葬。”闫海涛说。
他比成年人更有勇气
5月23日,小龙联系到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6月1日儿童节,小龙被安排到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观察。
昨日上午,记者在医院见到了小龙,映入眼帘的,竟先是那个与他身体极不相称的骨肉瘤,“大概40×40厘米大小,比他身体都重。”医生说。
“他比一个成年人都更有勇气,”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傅杰主任说,“虽然他的声音很稚嫩,但是我能听出他的坚决和果断。”傅主任介绍,像小龙这么小的捐献者,哪怕在全国,都很少见。
目前,小龙还没有办理遗体捐献的相关手续。
小龙为爷爷擦去眼角的泪,叫爷爷不要哭。
D
对话小龙
记者:你才11岁,怎么会想到捐遗体呢?
小龙: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篇课文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里面的人捐出骨髓,救了别人一条命。爷爷都把我养这么大了,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有没有想过自己会病得这么重?
小龙:没有,我还以为去医院看看就好了。结果现在只能在床上,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
记者: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龙:当然最想把病治好,治好了就能去上学了,但是医生说没救了。
夏鹏程 本报见习记者 姚凯/文 本报记者 陈群/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27日1时许,阜南县和谐家园小区林某家中发生火灾,导致林某的妻子和两个孙女死亡。目前,火灾原因还在调查中。当天凌晨40分,阜南县和...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