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5日,60岁阜阳老人丁向山签署了遗体眼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老人说,他年轻时想做医生没做成,现在无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同样是救人做好事,也可以弥补多年的遗憾。
当天下午,新安晚报记者联系到了丁向山。丁向山是阜南县焦坡镇人,低保户,读过初中。丁向山告诉记者,19岁时他曾跟一名乡村医生学中医,学了3年,掌握了不少医学知识,但由于一些原因,他没能获得考相关资质的机会,当医生的梦想就此破灭。
种地、打工……时间一晃,很多年就过去了。“大约在2007年,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新闻,说一位老人无偿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我当时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就萌生了同样的想法。”
“今年我60岁了,我想赶紧把捐献手续办完,这样我的心愿也就了了。当我离开人世时,与其埋在泥巴里,不如将身上所有有用的东西捐出去,帮帮别人。”丁向山说,对于受捐者他没啥要求,只希望对方是个好人。
本报记者 王翠
新闻推荐
自强做翅膀,逆境中求学“新安·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第三站抵达阜南,学子故事感人至深
“新安·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第三站抵达阜南,学子故事感人至深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