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雪中送炭,是阜阳市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的一贯原则。对于这一点,阜南宏达工艺品厂负责人程阳山深有体会:“一开始,我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真能批下来,这几年,银行贷款真帮了我们大忙。”
宏达工艺品厂坐落于阜南县黄岗镇柳编基地,是一家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产品大多出口。几年前,流动资金短缺一度严重制约了这家企业的发展。2009年11月,企业得知农行阜阳分行“三农”事业部成立,对“三农”发展给予特别扶持,便试探着向该行申请信贷支持。“当年年底,企业就获得了首笔300万元贷款支持。”程阳山说,他们用这笔资金扩大了生产规模,带动上百农户从事柳编工艺。此后,企业便与农行阜南支行建立了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信贷资金1500多万元。
近年来,阜阳市各家银行机构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四化同步”战略部署的重要性,切实承担起金融支农责任。记者从阜阳银监分局了解到,在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新路子上,各家银行机构顺应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不断涌现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如邮储银行通过与市农委等部门联系,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金融支持力度,今年已为430户种养大户提供了1200万元信贷支持;徽商银行重点为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目前“三农”贷款余额达18亿元,较年初增加4亿元,增幅达28.97%……截至10月底,全市银行机构涉农贷款达490.6亿元,较年初增加103亿元,增幅达26.58%。
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阜阳市积极解决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问题,推进涉农银行机构在太和胡总、颍上关屯、阜南老观和洪河桥等乡镇设立机构,同时积极引进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双覆盖。目前,开业不到半年的村镇银行各项存款已达1.77亿余元,各项贷款达7880万元。同时,针对农村地域广、金融知识普及相对落后等特点,还相应增设了简易便民服务网点和流动服务网点612个,新增各类电子机具1864台,其中POS机具1390台、ATM机59台,服务终端415台,通过以上渠道,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服务手段,满足农民转账、取现等基本金融需求。
农村信用社改制不改支农方向。挂牌开业后的颍东、颍泉、界首及颍淮农商行继续坚持立足社区、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实施了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等,发挥了支农示范效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各农商银行开展了特色服务项目,如:颍淮农商行积极开展“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信贷创新业务,支持企业实现供销一体化、种养一条龙;颍东农商行大力推广“农家乐”、“金土地”、“绿之源”、“创业贷”等7个系列信贷品牌,探索推广保单、仓单、农机具补贴收益权等质押贷款,推广林权、商标权、股权抵(质)押贷款等。
各银行机构还积极承担了各种补贴资金的代发业务,承接了粮食直补、家电下乡补贴、低保、新型养老保险等代收代付业务,确保了各项补贴准确及时发放。市金融办有关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鼓励支持全市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力度,创新支农信贷产品,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