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在深圳打工,工作累不说,除去吃住和来回路费,一年也剩不了几个钱,而且老人、小孩无人照顾,家里的耕地都快荒芜了。”近日,在阜南工业园区华隆化纤有限公司上班的韩丽对笔者说,“现在好了,在家门口上班,不但可以照顾老人、小孩,而且种地打工两不误。工资虽然比外地少点,但开销也比外地少得多,算起来纯收入比在外地时挣得还多。”
今年36岁的韩丽是会龙镇大元村村民,初中毕业后到外地打工,先后辗转温州、上海、广州等地,后来在深圳一家纺织厂打工近10年。结婚后,孩子不满一周就交给公公婆婆带,由于公婆文化水平低,带的孩子又多,她的孩子缺乏教育,迷恋网吧,成绩一直很差,成了韩丽心头解不开的疙瘩。今年春节返乡,刚下火车,县里“接您回家”的大巴车,就免费把她送回家,镇、村干部还多次到她家走访慰问,介绍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用工需求,让她免费参加镇里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班。春节前,村干部带她参加了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招聘会,招聘会上,韩丽与华隆化纤签订了就业协议,每月保底工资2500元,多劳多得,年初六就开始上班。韩丽每天早上6点多骑上电动车,20多分钟就能赶到厂里上班,中午在厂里免费就餐,晚上7点下班回家后,还能干点家务,给孩子辅导功课。
这样一来,照顾老人、抚养孩子、挣钱养家这三件事全部解决了,韩丽亲身感受到在家乡打工的好处,眉头也舒展开来。
据了解,作为劳务输出大县,阜南县每年有50多万农民工外出打工。近年来,阜南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建立了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省级工业开发区,目前入住企业103家,可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
“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既缓解了本地企业节后用人紧张的问题,又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会龙镇党委书记金志刚介绍说,目前,会龙镇有200多位像韩丽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在县经济开发区和镇工业园区实现了就近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冯启俊 本报通讯员 王蕴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