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楠(右)和当地村民在大棚里采摘草莓。
“都说闻集的草莓好,其实我们这地方的草莓也不赖,不信你尝尝!”在颍泉区城乡统筹试验区老家村,当地农户余成侠正忙着采摘最后一茬大棚草莓。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余成侠的50亩草莓足足赚了六七十万元,这让身边那些还在种传统粮食作物的村民很是羡慕。他告诉记者,要不是村里来了个大学生村官,他和其他种植户不可能挣这么多钱。
瞄准市场搞养殖
余成侠所说的这位大学生村官名叫张亚楠,是太和县城关镇人,2011年8月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被分配到老家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位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还没有来得及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就开始忙着帮助村民寻找创业项目,周末都很少回家。当年9月,张亚楠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后,决定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草莓。“我们这里以前就属于闻集镇,人家种草莓发了财,试验区应该也能种。”张亚楠说。
一听说试验区可以种草莓,不少村民慌了神,由于当地从来都没有种过草莓,没有技术能行吗?要是遇上自然灾害、市场低迷谁来承担损失?看到有些村民犹豫后,张亚楠决定自己先种几亩草莓试试,要是能挣钱,村民们明年再种也不迟。她先后投资8万多元在105国道北侧的英桥村流转耕地,搭建大棚,引进良种。除了工作外,她一有时间就往大棚里跑。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她的4亩地草莓的利润就达5万多元,成功的效应在群众中引起积极反响。在她的带动下,老家村的草莓种植规模很快发展到1000多亩,受益农户达300多户。“这一季草莓的市场行情不错,最贵的时候卖到了45元一斤,一亩地的大棚去掉成本还能赚一万五。”张亚楠说。
招商引资谋发展
按照城乡统筹试验区发展规划,总投资4700万元的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在老家村实施,原来的田庙、崔营、后杨三个自然村的462户村民整体搬迁到美好乡村示范点——田庙新村居住。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张亚楠与当地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她吃过“闭门羹”,听过“难听话”,流过不少泪……为了新村建设,她不知疲倦地做群众工作,在短短一个月内,为项目区协调土地405亩,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刚忙完田庙新村工作的张亚楠,又跟着试验区项目考察团深入浙江、福建两省的多家企业开展招商引资,经过多方努力,总投资7000万元的鑫坤建材有限公司落户老家村,2012年项目建成投产后,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田庙新村已于今年初交付使用,由于新村与鑫坤建材只有一路之隔,乔迁新居的当地村民,下了单元楼就能进工厂上班,每月工资能挣到两三千元。
爱岗敬业不想离开
去年春天,张亚楠报名参加了安徽省公务员招聘考试,并成功进入阜南县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岗位面试。就在家人强烈要求她去合肥参加面试时,她却毅然放弃了这个让不少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的岗位。“我更喜欢现在的工作,希望以后能留在这里发展,我不可能因为一份正式工作就放弃现在的一切。”她说。
4月中旬,张亚楠代表阜阳市参加了由省委组织部和共青团省委组织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宣讲团成员的选拔,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六所省内高校,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村官创业主题宣讲。
张亚楠告诉记者,她参加了今年的省公务员招聘考试,报考岗位是颍泉区基层,她希望在服务期结束后能继续留在颍泉区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试验区的老百姓先富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朱贺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