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使阜阳市不少地方出现了旱情,一些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然而,7月22日,记者在阜南县许堂乡邰庄村却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麦收后采用秸秆还田精量播种的地块,板茬直播的玉米长势喜人,叶面饱满,颜色亮绿,且株行距一致,杂草较少。
“秸秆还田的地块具有保墒、耐旱、肥力好等特点。”种粮大户刘正宏是这块玉米地的主人,他随手翻开地面覆盖的厚厚一层秸秆,抓起下面仍然保持着湿润的土壤给记者看:“多亏了秸秆还田,不然这块地肯定要遭旱。”
“秸秆还了田,省钱又环保,地劲足,产量高。”提及秸秆还田的生态账,刘正宏侃侃而谈:秸秆就是不花钱的肥料,每亩秸秆还田后相当于两袋碳铵、一袋磷肥、12公斤钾肥的营养,这几年,他种的地秸秆还田的田块化肥用量逐年减少,每亩节约购肥成本150多块钱。现在田里土质疏松,土壤颜色变深,与秸秆还田前相比,玉米每亩增产150斤左右,小麦增产100多斤。尤其是在旱情较重的年份,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而在刘正宏的另一片田块,玉米叶子已经蜷缩了起来,叶片开始发黄。“收完小麦后,这块地的秸秆都清运走了,现在已经出现了旱情,这两天我正在为灌溉的事情发愁。”刘正宏告诉记者,这紧邻的两块玉米地,都是他6月19日使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播种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长势已经有了明显差距。“明年,我承包的两百多亩地一定要全部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确保丰产丰收。”
随后,记者在阜南县苗集镇张古村的一片田地看到,玉米的长势明显不如周边地块。“小麦收获后,这几亩地的秸秆被焚烧,高温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影响了玉米生长。”阜南县农委副主任蔡明胜指着地面上焚烧的痕迹告诉记者,秸秆焚烧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损失65%至80%,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同时,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土壤板结,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氮养分也在焚烧过程中丧失殆尽。
据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邓坤介绍,今年午收期间,为解决秸秆禁烧问题,提高作物产量,阜阳市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全市秸秆还田地块约占70%,剩下田块的秸秆主要采取打捆清运等方式处理。从目前情况看,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田块作物长势良好,抗旱能力较强。下一步,农业部门将积极组织抗旱保苗,同时大力宣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新闻推荐
我市征兵体检工作现场见闻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