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九旬的阜阳市原阜阳县地志办司洪贤矢志不渝,离休后笔耕不辍,结合当地市情,专注编撰普法、史志、养生等各类公益书籍40余本,总计500万字。这些书籍是老人利用自己的工资自费印刷、装订成书,全部用于馈赠社会各界。
1926年,司洪贤出生于原阜阳县张杨镇(现利辛县大李集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司洪贤勤奋好学,1947年从原颍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因出身清贫,一时无处就业,只好回到家乡务农。解放后,热血青年司洪贤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参加阜阳县午季征收工作,由此踏入工作。
司洪贤怀着感恩,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在担任区文化工作教员期间,认真刻苦,忘我努力,曾一度累倒在岗位上,被授予阜阳县“特等模范教师”光荣称号,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司洪贤辗转多地历任中学校长,1985年被调到原阜阳县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直至1991年光荣离休。司洪贤治学严谨,在地志办工作期间,为查证一个史情细节,总是遍访知情人,四处查阅资料,几乎没有星期天。为了查寻凑齐11本《颍州府志》,他几乎跑遍全国各地的相关图书馆;为了能复印到存在北京民族文化馆里的一本史志,他搬出了新颁布的《文物管理条例》多方周旋。司洪贤执着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史学界的高度称赞,离休后他又被返聘至阜阳市地志办工作直至70岁高龄。先后编撰了《阜阳县志》、《阜阳地区志》、《阜南县志》等共计百余万字。
从工作岗位上彻底退下来后,不嗜烟酒、不打麻将的司洪贤把治学的目光,投向了更为宽泛的当地各种人文历史类资料编写工作。为此,他更加勤奋地翻查资料,考证相关史实,先后编写了《日本侵华史略》、《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阜阳自然灾害编年史》等一批书籍,每部书都由司洪贤亲笔撰写,反复修改,再送到阜阳师范学院等相关专家案头求证定稿。由于内容翔实准确、科学严谨,他被当地学界称为“阜阳的活字典”。近20年来,司洪贤每天坚持一笔一画地写作1000字以上,每年都编写出版2至3本此类书籍,总计40余本,近500万字。
司洪贤曾被评为“安徽省十大福星。 ”近两年,年近九旬的司洪贤又开始研究养生之道,他订阅了多种养生报纸杂志,悉心研究中医,收集整理编撰了《按摩养生保健康》小册子,他还被市老年公寓聘请开设讲座。如今的司洪贤老人和孙子住在一起,他深情地表示:“现在国泰民安,生活幸福,儿孙孝顺,和家美满,我要保养好身体,争取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做一个快乐的百岁老人! ”
·本报记者聂学剑·
新闻推荐
近日,阜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阜阳市特检院和阜阳国祯燃气有限公司阜南天然气站,联手对阜南全县在用的37千米天然气地下网管进行全面“体检”。 “体检”共发现漏气点16处,地面塌陷1处,地面警示标志缺...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