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岁的张抱岩情感丰富,向往生活的美好。
人物名片:张抱岩,安徽省作协会员,1981年生于阜南县。1998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诗刊》、《飞天》、《散文诗》、《星星诗刊》、《诗歌月刊》、《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文300多首(篇),出版了《蓝色月光》、《挤压在时间里的伤》等4部诗集。
源泉 对家乡的眷恋
痴迷诗歌,几乎是张抱岩工作之余的全部爱好。近年来,这位阜南县小学教师先后在《诗刊》、《飞天》、《散文诗》、《星星诗刊》、《诗歌月刊》、《青年文学》、《绿风诗刊》等国家级诗歌刊物上多次发表诗歌,成为阜阳市为数不多的“高产”业余诗歌创作者之一。
张抱岩的诗歌总是饱含着对家乡的质朴感情。他发表在2007年第7期《诗刊》上的第一首诗歌《暖冬》,就是这样一首歌唱家乡冬天的诗歌:
乡村的事物开始在节气里茁壮
包括民歌
暖暖的风似乎要在三月前把桃花哄出
土壤
故乡的母亲坐在小院用一双苍老的手
撮弄着玉米和阳光
远处的鸟叫声为田野飘下细细的雪
暖冬
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另一首发表在2011年第3期《诗刊》上的《一片蛙声铺开的道路》,同样与家乡有关:
我居住的村庄在一片夜声里打开
青草葱绿夏季的阳光
在叶片上滚动
母亲把耳朵给予了马铃薯和地瓜……
这首诗歌充满了淳朴浓厚的乡土味,把熟稔的乡间事物流入笔端,放入诗中,读来亲切自然,富有韵味。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通常情况下,作者最放不下的东西就是他最熟悉、最难忘、也永远写不完的故乡。张抱岩在《一个人》中写道:“一个人最终会选择乡村……选择几度梦里归去的地方。”张抱岩对故乡的爱可谓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滔滔不绝。村庄、母亲、阳光、麦田、鸟鸣、牛羊等词语反复出现他的诗歌里。这些富有质朴情感又充满鲜明意向的词语,释放出灵魂深处对故乡的眷恋和深情,构成他诗歌创作的乡土特色。他所“居住的村庄在一片蛙声里打开”,伴着青草,伴着阳光,伴着泥土温热的芳香,他不愿做一个旁观者,而是在“还乡”,在“亲近本源之处”,表达对故乡那份深刻的的情感。还有那些油菜花的芬芳、牛羊的轻哞以及幽静的月光等,在作品中构成一种特殊的美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真切、朴实的生活气息。
动力 梦想在路上放光
今年34岁的张抱岩生长在淮河岸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坦率真诚,做事认真。2007年,张抱岩考入阜南教育行业,加入阜南教育团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目前在阜南县鹿城镇三小教书。此前,他在赵集镇大聂中学教书时,曾荣获阜南县赵集镇青年教师优质课讲评一等奖。今年,他又荣获阜南县中小学教师书法评比课二等奖。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张抱岩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经常翻阅《小学教研论坛》、《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等书籍。备课时,他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
为庆祝教师节,张抱岩写了一首诗歌《教师的QQ群》:
草原的力量在速度和闪电中展开
马的词语,赞美的鲜花,赠你明月的心情
纯净的沃土在春天上线
嘀嘀,是绿拱开阳光的声音
点燃28个蜡烛
在同一个太阳下
光芒加上光芒
就叫着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灵动发散的思维,读来震撼人心,感人肺腑。
张抱岩不但自己写诗,还经常指导学生学习写诗。他的一位学生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一首诗歌:
我不止一次在梦幻中挂念故乡
把亲人的脸庞一次又一次揽在怀里抚摸
黄菊花衰败地哭泣在秋天的风中
我没有向青春告别
但它已破碎
消散……
风格 情感的自然流露
写作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写诗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诗人是最真诚,最质朴的,没有比自然流淌的情感更令人感动了。正如纪伯伦在其“顶峰之作”《先知》中所言:“当生命摘去遮盖她圣洁面容的面纱时,美就是生命。”
张抱岩创作的诗歌《收割麦子的母亲》,自然、晓畅,不留任何雕琢痕迹,展现了普天之下母亲的劳作之美。尽管劳作中的母亲是艰辛的,她只管埋下头,埋进阳光和露水里,“像一只蹒跚在生活道路上的蜗牛”,用毕生的精力一直向前挪移,这本身就是生命的美。这种美,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母亲因不懈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再现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那是一种永恒的美,也是一种美的永恒。
张抱岩在《星星诗刊》上发表的诗歌《为家乡的字注音》,同样自然流露出他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为淮河注音
用沧桑用清澈用绵甜用曲折回环
为沈浩同志注音
盛赞他圣洁的灵魂
像旗子一样高扬
为洼地注音
一万亩棉花二万亩麦子十万亩水稻
三十万亩玉米八十万垄红薯一千万斤的志向
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注音
民风民俗民谚……
这首诗歌的语言,如脚下的泥土一样质朴和率真。同时,其气象宏大,用词出人意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李相尧)为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去年以来,阜南县王堰镇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通过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筹集60余万元,在该镇关堂街道安装路灯70盏,在蔡郢村栽植香樟树1200棵...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