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非遗”常常和濒临灭绝、亟待保护等词语连在一起,如何让非遗“活”起来、活下去、火起来?是阜阳9项国家级非遗、20项省级非遗以及一大批市级非遗项目面临的共同课题。
6月13日是中国第十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目前,阜阳市已建成一批非遗传习所和基地,命名了一大批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开展项目传承保护工作,像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太和清音等非遗项目纷走进社区、走进校园,有声有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受到百姓的喜爱。
非遗传承,由“作坊式”走向学校化规模化
6月中旬,阜南县嗨子戏艺术学校将代表该县第一职业高中赴京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地方戏角逐。
据悉,今年4月,阜南县嗨子戏艺术学校代表该县一职高参加了在安庆市举办的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比赛中技压群芳,取得中职组地方戏二等奖。随后,接到大会组委会通知,将于6月赴京参赛。目前,阜南县嗨子戏艺术学校全体师生正紧锣密鼓地认真排练,精心准备,特聘省市戏曲专家亲临指导参演剧目嗨子戏《痛说革命家史》、《谁料皇榜中状元》,决心以最佳演技赴京参赛。
“近年来,阜南县对抢救、挖掘嗨子戏高度重视,先后出台多项保护措施,为嗨子戏的传承创造了良好条件。”阜南县文化馆馆长李建军告诉记者,由于几位老传承人年龄偏大,2012年7月,阜南县开始筹建非遗传承培训班,县财政投入办学经费,学员学杂费全免,学制3年,毕业后颁发中专文凭。
非遗的传承,过去一直沿习由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模式,如今包括嗨子戏在内的不少非遗项目传承,正向学校正规化规模化培养转变。“以前说到非遗传承,一般局限在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受益面窄,容易陷入断层危机。”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专家分析说,最理想的模式是活态传承,建立传习基地,让非遗项目有活态传承、展演展示、保护保存等工作的载体。
目前,阜阳市已首批评出安徽省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醉三秋酿造技艺传习基地)等1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推荐上报的阜阳华宇工艺品集团有限公司(黄岗柳编)、阜阳开源剪纸有限公司、界首卢氏刻花陶有限公司、临泉笔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彭献伟 张勇)今年4月份以来,在动员各行政村征兵义务宣传员广泛开展征兵宣传的基础上,阜南县人武部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城乡高中、社区、农村,通过制作张贴征兵标语、放映宣传片等方式,大力...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