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8日,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只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阜城准大学生戎娇来说,却永远值得铭记。那一天,在母校阜阳三中的校园中,18岁的戎娇接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3年的辛苦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戎娇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戎娇的3年并不容易。3年来,学习成绩上的起起落落,让她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父母长年不在身边,让她又有着超越同龄孩子的懂事和坚强。“戎娇的爸爸妈妈都在北京工作,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成绩还这么好,真的很难得。”戎娇的班主任夏炳文说。
戎娇的老家在阜南县。初三之前,戎娇一直跟随父母在北京上学;考虑到户口以及日后高考的问题,2011年夏天,戎娇只身回到家乡,成为阜南县一所中学的学生,“回来之后,感觉挺不适应的。”由于安徽和北京的教材
不同,很长一段时间,戎娇都无法跟上学习节奏。好在她的基础比较扎实,在迅速熟悉教材之后,学习成绩很快撵了上来。
2012年中考,戎娇以754分的优异成绩被阜阳三中珍珠班录取;高二文理分班之后,她又成为29班的学生,“我的入校成绩是年级50多名,高二有一段时间状态不好,成绩一下子滑到了80多名,那段时间的心理压力真的非常大。”
难过归难过,戎娇认真分析了原因,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英语和语文比较好,但文综有些拉分。我必须得让优势成为绝对优势,让劣势转化为优势才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今年的高考中,戎娇考出了662分的好成绩,总成绩跃升年级第6名,其中英语单科143分。
考出了好成绩,让戎娇心中有了底。“清华一直是我心中的理想学府,何不试试看。”填报志愿时,她在提前批一栏慎重填报了清华大学。“也担心会录取不上,但还是希望能拼拼看,毕竟这个机会很难得。”志愿填报之后,戎娇几乎天天都会上网查询录取动向,最终在7月12日查到了录取结果,并于7月18日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老师、同学以及家人都很为我开心,我自己也觉得很满意,总算是圆梦了。”
戎娇选择了法学专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小时候,身边曾有亲戚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或者不懂法,在遇到事儿的时候吃了亏、受了委屈,“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更好地掌握法律武器。不管将来我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帮助更多弱势群体伸张正义。”
清华大学新生报到时间比较早,8月19日之前就需到校参加新生培训。对此,戎娇也有自己的安排:“我计划8月上旬就去北京,先去陪陪爸爸妈妈。这几年我们都太忙,相处的时间不多,趁这段时间,一家人总算能够聚聚了。”
即将离开阜阳,戎娇的心情有些复杂。想到马上要离开家乡、母校以及老师、同学,18岁的她心中不免有些惆怅;而想到即将奔赴北京开启新的人生历程,她的心中又有些激动和雀跃,“希望未来会更好,希望大家都能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2012年,阜南县王化镇张集村返乡青年郭忠峰利用在苏州学习的芡实种植技术,返乡发展适应性特色农业,在当地低洼地试种植芡实11亩,收获颇丰。今年,他又在本村新流转土地95亩,扩大了种植规模,目前长势喜人,不久将迎来...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