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找准良方 精准扶贫

来源:阜阳日报 2015-10-21 08:2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太和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关加加 通讯员 张钊

去年11月,市林业局干部孙文光被选派到太和县桑营镇天齐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任村第一书记。由于对天齐情况不熟悉,对于如何开展工作,他一筹莫展。

但他知道,精准扶贫,首先要盘清家底。上任后,孙文光将准确识别贫困对象、为贫困户建档立卡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在20天内把全村贫困户走了个遍。深入调研后,他了解到,天齐村有146户贫困户,共7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十分之一;该村致贫主要原因是村中青年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较多,普遍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差。贫困人多、面大、程度深,是他不得不面对的特殊村情。

建档立卡、找准“穷根子”是手段,在此基础上确定帮扶措施、开对“药方子”,进而帮助农户脱贫致富才是目的。

对此,在林业部门工作的孙文光发挥行业优势,结合林业产业特点,确定了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作为贫困户入股土地、由合作社托管发展经果林产业的方式,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扶贫。

在确定实施方案后,孙文光引导村种植能人、大户成立天齐村鑫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合作社成员到阜南县考察学习晚秋黄梨种植产业,之后,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500亩土地种植晚秋黄梨,其中70亩使用权属市林业局首期对接帮扶该村的70户贫困户,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用工时优先使用贫困户。如今,晚秋黄梨长势良好,3年后,预计每亩效益将达2000至3000元,而林下套种的泡椒、花生和红薯等林下经济作物今年就能见到效益,亩均收益将达到千元左右。

天齐村贫困户唐张氏丈夫去世得早,她自己也患有疾病。村干部根据帮扶需求,结合本地的黄梨项目,建议她将土地流转出去。“如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在这里打工每天还能收入四五十元,日子过得比以前舒心多了。”提起现在的好日子,唐张氏笑得合不拢嘴。

“如果说精准帮扶是‘滴灌\’的话,干部驻村就是‘滴灌\’的管道,管道铺设得好不好,能不能确实发挥效用,决定着扶贫效果。”太和县扶贫办主任孙磊说。

孙磊所言,太和县关集镇梁庄村贫困户李华周非常认同——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扶贫干部请专家编制村发展总规,走访慰问贫困户和贫困党员150户、资助7万多元,为村小学和贫困学生带来了20台电脑、2万元助学金,筹资近40万元建起了村供销社综合服务中心。村民们嘴上不说,心里的脱贫致富梦却越来越清晰。

梁庄村是典型的农业村,长期保留着“一麦一豆”的传统种植方式,且亩均收益很低。自去年10月份驻村以来,村里的扶贫干部请来省农业专家,在该村推广试种300亩“隆平267”品种玉米,并促成该村与省辉隆农资集团合作,在村里建立专家医院,采取OTO方式,为农民农业生产、粮食销售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在保证农作物种植质量和收益的同时,也为贫困户开辟了增收新路子。

帮,要帮到最需要的人;扶,要扶到最关键的点上。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太和县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的效果也逐步显现:去年,全县共安排扶贫项目41个,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545万元,目前各扶贫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毕。今年,该县又先后组织实施了1200万元的后续项目,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安排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000万元、光伏扶贫资金1500万元,数以千计的贫困人口正朝着盼望多年的致富目标奋力迈进。

新闻推荐

在电商产业园就业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尚原野 实习生 周伟/文 特约摄影 余波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注意防控美国白蛾2015-11-02 08:25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找准良方 精准扶贫)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