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拾荒老两口 互相照顾也温馨

来源:阜阳日报 2015-10-16 08:2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朱艳明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骑着电动三轮车,并排坐着一位老大爷,身后的车厢里装满了废品。一听到有人喊“收破烂的”,老太太就立即刹车,然后下车,拿出破旧的编织袋,前去收废品。这对衣着陈旧的老夫妻,十几年来靠收废品在城市里谋生,但由于老大爷朱华胜双腿有病,不能长时间站立行走,他们的生活过得有些艰难。

今年73岁的朱华胜老家在颍州区(原阜南县)袁集镇前炉村,十几年来,即便是逢年过节,他们也很少回家。“家里没有地,都给孩子种了;再说,家里也没啥值得留恋的,在城里生活这些年也习惯了。”谈起为何在阜城生活,朱华胜平淡地说。然而,从他们的现状看,老两口在城里的生活并不怎么舒坦。

“现在,收废品也赚不到啥钱,这样的纸箱,两毛多钱收过来,三毛钱卖到废品站,一斤赚不到1毛钱,辛苦一天,最多能赚20多块钱。”朱华胜指着后面的车厢说。记者仔细看了一下,他们的电动车并不大,即使堆满废品,也装不下太多的东西,车里只有一些纸箱和零星的几个饮料瓶子,再没其他值钱的东西了。

然而,老两口吃穿住行全靠卖废品得来的微薄收入,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记者粗略算了一下,按照平均每天20元的收入,他们年收入最多7000元,除去一年3000元的房租,每天只剩下10元左右的生活费,靠这点钱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困难可想而知。朱华胜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每天熬点稀饭,吃点馒头,偶尔炒个素菜,一顿荤菜对他们来说太奢侈了。

“钱还要攒下来看腿病。”朱华胜说,他双腿得了关节炎、骨质增生,常常疼痛难忍,要不定期去看病,最近两年看病花了两三万块,这些钱都是他和老伴多年攒下来的积蓄。记者注意到,朱华胜一直坐在车上,从未下车,车里放着两根拐杖。“出来收废品,全靠老伴一个人;只要走路,我就得用拐杖,老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既要赚钱,还要照顾我的生活,她这个岁数了,真不容易呀。”说到这儿,朱华胜不觉低下了头,黯然中眼睛有些湿润。

记者采访得知,老两口有四个孩子,两个孩子在苏州同样做废品收购生意,另外两个在农村务农,生活都不富裕。“孩子都各忙各的,逢年过节也会过来看看。我们也不强求啥,俺老两口糊弄着过就行了,不想再连累孩子们了。”朱华胜告诉记者,按照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符合农村低保照顾对象,但这么多年来,从未享受过低保待遇。对此,他觉得有点惋惜。

采访临近结束,记者问老人有没有未了的心愿,朱华胜想了一下,许久才回答:“没那么多要求,俺老两口能相互扶持着安度晚年,相互照顾着生活,心里就知足了。”

新闻推荐

马上就要进入霜降时节连日来面对土地墒情较差实际阜南

马上就要进入霜降时节。连日来,面对土地墒情较差实际,阜南县田集镇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村组干部包保地块,农技等部门工作人员服务到田间地头的方式,抓住时机,带领群众造墒抢种。截至10月19日,全镇已投入抗旱机...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拾荒老两口 互相照顾也温馨)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