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产业扶贫铺就致富路

来源:阜阳日报 2015-10-13 08:2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阜南县精准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 徐立成

支持发展特色增收产业,让有发展产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脱贫。在新一轮的扶贫工作中,阜南县通过开展产业扶贫,既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

日前,记者来到阜南县于集乡于集村,只见沿于老路左侧,是连片的莲藕塘,枝繁叶茂的荷叶间,朵朵荷花娇艳欲滴;另一侧,成排的红叶李、美国红枫、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等绿化树苗长势喜人;苗木基地旁,几名群众正在一片生姜地内忙碌……

于集村地处沿淮洪洼区,土地大部分是岗子地和低洼地,易涝易旱,灾害频繁,基础设施也较为薄弱,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我们通过前期调查摸排和认真研究,认为于集村靠近淮河、属洪洼区,水资源比较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特别是水生作物的生长,在此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空间和潜力较大。”于集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保良介绍说,新一轮扶贫工作中,他们通过对村自然环境、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分析,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湿地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资源,采取租地流转方式,发展规模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项目+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加“造血”功能,实现贫困群众劳务有薪酬、入股有分红,继而脱贫致富。

从2014年10月开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于集村相继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不少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在合作社务工等形式,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55岁的于集村村民张治超一家六口人、8亩地,因父母年迈多病,家庭经济困难。去年10月,他用承包的土地入股参加了合作社,不但年底有了分红,而且还在合作社的莲藕基地找到了工作,多了一份固定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转。

于集村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是阜南县大力推进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新一轮扶贫工作中,阜南县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主线,突出“围绕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两个重点,实施“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精准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结果相结合”等三个结合,坚持“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等四个精准,打造“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五个载体,落实“扶贫开发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机制,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新型金融扶贫机制,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机制”等六项机制,进一步理清了精准扶贫思路,明确了脱贫目标,扎实推进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通过开展‘三清两建\’,进一步夯实精准基础;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确保精准推进;落实各级责任,强化精准管理等,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确保到2018年,完成全县19.78万贫困人口、9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阜南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在电商产业园就业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尚原野 实习生 周伟/文 特约摄影 余波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产业扶贫铺就致富路)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