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南县会龙镇敬老院,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老义工,四十年来一直坚守工作岗位,用辛勤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院民的满意。他叫王俊昌,今年有81岁,从1976年建院至今,一直坚守在厨师这个岗位上,让每一位老人吃饱吃好是他最大的愿望。
敬老院里当厨师
1976年初,阜南县在会龙集镇东南方向约2公里的地方建设了一座敬老院,主要用来集中供养辖区内的五保老人。敬老院建好后,当年41岁的王俊昌就在这里当起了厨师。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四十年。
“小时候,我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是没有共产党,我根本就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记者问及老人当初为何选择到敬老院当厨师时,王俊昌告诉记者,那时候还没有改革开放,人们并没有现在这样看重钱,在种地的同时能够找一份临时的工作,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他年轻的时候学过厨师手艺,遇到红白喜事,村里人经常请他去做菜,时间久了自然有了一点名声。
不过,在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里,王俊昌并没有因为忙着到处挣钱,而放弃敬老院里的这份厨师工作。“能够为这些老年人做一点饭菜,看到他们满意的笑脸,我觉得是一件特别值得的事。”王俊昌说。
照顾老人 任劳任怨
当然,作为一名厨师,王俊昌的工作远不止做饭那么简单。闲暇之余,他经常打扫敬老院里的卫生;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要照顾好两位高龄老人——94岁老人董文英和93岁老人刘朱氏。
今年94岁的董文英2015年4月份来到会龙镇敬老院,在一次夜晚散步中不慎摔倒,造成腿骨骨折,从此卧床不起。事情发生后,王俊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顾自己已经80岁高龄,主动向敬老院院长申请照顾董文英。几个月来,他不但主动给老人喂饭喂药,而且还为老人定期清洗衣物。“真的要感谢王师傅,如果不是他,我不可能活到今天。”董文英眼含热泪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接受过王俊昌帮助的不止董文英一个人,今年93岁的刘朱氏就是其中一位。在会龙镇敬老院生活的三年时间里,老人由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长年卧床不起。今年4月,老人不堪病痛折(,曾经绝食三天。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王俊昌立即联系上了她的家人,在大家的劝说下,刘朱氏终于吃下了绝食后的第一顿饭。
种菜养羊 生活充实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俊昌还利用业余时间种植树木和蔬菜,并在敬老院的空地上养了10多头山羊,保障了敬老院全体人员的食材供给,节省了费用开支。
“趁着身体还硬朗,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我种的这些蔬菜从不打农药,大家吃着特别放心。养羊、种树可以为业余时间增加一些乐趣,也能为自己带来一些收入。”王俊昌说,在会龙敬老院工作和生活40年,虽然自己儿孙满堂,但一想到敬老院还有那么多人需要自己,就不忍心离开这里。
生活在敬老院里的老人都知道,王俊昌会在这里继续干下去,可能会坚持到干不动那一天为止。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坚持,接受过他帮助的老人们越来越舍不得离开他,希望他的身体越来越好,大家一起共享幸福的晚年。
新闻推荐
暑假期间,一些孩子报名参加武术兴趣班,不仅丰富了暑假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图为7月19日,孩子们在阜南县城一广场上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武术。 ...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