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位于阜南县郜台乡刘店村的一块稻田里,一阵微风吹过,稻叶沙沙作响,田埂外侧的水渠里,荡起一圈圈涟漪,让人暂时忘却了酷暑的燥热。
忽然间,一阵稀里哗啦的声音从稻田里传来,打破了周遭的安静。循声望去,只见远处田埂上站着一位农家汉子,他脸色黝黑,双手提着笼网,正朝脚边的一个大盆里倒着什么。走近一看,盆中密密麻麻、不停爬动的是一只只身体肥硕的龙虾。一旁围观的村民啧啧称赞:“薛振宇,你这龙虾长得不赖啊,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明年,俺也跟你学学养龙虾。”
听到众人的称赞,一抹微笑挂在了薛振宇的脸上。眼前这160亩土地,是他与合伙人张池娟一起打造的稻虾共养基地,承载着他发家致富的梦想。
“俺是2013年去六安学习稻虾共养技术的,去年投放的首批虾苗,先在稻田外的水渠里试养,等这季子水稻收获后,将大面积养殖。”薛振宇告诉记者,稻虾共养模式是在每年5月份种水稻,9月底收稻后放虾苗,次年4月至9月间龙虾陆续上市;期间种植水稻,赶在主汛期之前龙虾下市,再投放下一季虾苗,实行轮番套种养殖模式。“种稻、养虾共用一块田地,互不影响,又能提高土地使用率,技术简单易学,很好掌握。”薛振宇介绍说,他通过在外地学习发现,这样的套种养殖模式效益高,特别适合沿淮水资源丰富的低洼地区。
稻虾共养不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薛振宇介绍说,水稻收获后,直接在留有稻茬的田间放水养虾,秸秆经水泡后生出的小虫子,可直接作为龙虾的饲料,不但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还节省了饲养龙虾的养殖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在薛振宇等人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已发展稻虾共养面积800余亩,不少群众也有发展稻虾共养的打算。”刘店村党总支书记刘维成告诉记者,刘店村有4800亩耕地,大多以传统的“一麦一稻”种植模式为主。由于地处沿淮低洼地,种植效益低。村里一直希望能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收益。这种稻虾共养模式适宜当地环境,下一步还将扩大推广种养面积,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阜南县沿淮乡镇因地势低洼、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效益长期偏低。近年来,当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利用低洼地发展水生蔬菜种植、特色水禽养殖,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变害为利,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新闻推荐
近日,阜南县焦陂镇田铺村村民刘闫氏迎来111岁大寿。当日,老人的子孙后辈70多人赶来为她祝寿。历经百年岁月,老人对如今的生活非常满足,她常说,子女都孝顺,还想再活一百岁。图...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