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年,来自阜南县的郎克雨不仅在杭州萧山创办了一家绣品加工厂,而且吸纳了不少阜阳籍务工人员进厂上班。春节临近,他在阜南经济开发区租赁的标准化厂房也即将投入使用,返乡创业的愿望很快就能变成现实了。
一路摸索寻求发展
近日,记者赴杭州市萧山区采访“接您回家”活动阜南专场,来自阜南县老观乡张大台村的外出创业人员郎克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虽说今年只有岁,但这位后已经是当地年产值多万元的绣品厂老板了。
早在年,初中毕业的郎克雨像身边很多年轻人一样,背着行囊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列车。在外出前几年,他去过北京、上海、无锡,在工地做过瓦工、在窑厂卖过劳力,直到年前后,他才在东莞的一家绣品加工企业找到了一份操作绣花机的工作。年,有了一定绣花机操作经验的郎克雨在一个同乡的介绍下,来到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办事处的一家绣品厂,并在此慢慢站稳了脚根。
“在萧山打工的前八年时间,我换过几家工厂,当过机修工、领班、车间主任、生产厂长。”郎克雨说,由于平时比较用心,加上之前学过三年绣花技术,他很快熟悉了绣品厂的生产、营销流程,待遇也从最初的每月元左右涨到了每月元左右。
瞄准时机自己创业
然而,工资收入的不断提升并没能让郎克雨安心做个打工者,反而增强了他单独创业的念头,开一家绣品厂的打算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年,郎克雨拿出多万元积蓄,又向亲戚借了多万元,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绣品厂。
“年前后,金融危机波及到杭州,很多绣品厂纷纷破产倒闭,这给我后来的创业带来了机会。”郎克雨告诉记者,在此之前,萧山区的绣品厂%以上都是当地人开的,外地人要想在这里办厂,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脉,根本就不可能发展起来。金融危机来临后,很多破产倒闭的绣品厂开始出售绣花机,对绣花机有一定了解的郎克雨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便做起了买卖二手绣花机的生意。不过,这种生意并没有干多长时间。年,他投资买下了3台二手绣花机,办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绣品厂。
“第一年的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那时候,为了保证三台绣花机小时运转,我不得不到其他绣品厂去接小订单,自己除了跑市场外,还要干一些剪线头、补花的杂活。”郎克雨介绍说,年,他接到了一个需要连续加工半年的大订单,当年就挣了多万元,除去添置6台绣花机的开支外,他还在萧山区买了一套价值多万元的住房,把爱人和孩子安顿了下来。
扩大规模返乡办厂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郎克雨的绣品厂如今已经发展到3家,年产值也从最初的不足万元发展到年的多万元。为进一步扩大规模,他在老家的阜南经济开发区租赁了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春节前就要安装生产设备。
“在回老家办厂之前,我考察了江苏南通、河南周口的两个工业园区,最终决定把工厂搬回阜南。”郎克雨说,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纺辅料贸易市场,在那里办厂,销售非常方便;河南周口的工业园区免费提供厂房、宿舍,并在税收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这样让公司的前期投入更低。不过,这些优势都比不上在家乡办厂心里踏实。现在,他在萧山的3家绣品厂用工人数在人左右,其中,阜阳老乡就占到了%。把工厂搬回老家后,他们今后就能在家门口就业,而且,这些同乡今后都能培养成厂里的技术骨干,月收入都在元以上。
“阜南经开区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只要两年内能够在纺织产业园征地办厂,当地将兑现在标准化厂房租赁、企业员工社保等方面的承诺。”郎克雨说,他打算把一部分绣花设备和技术人员转移到阜南,希望在老家得到更大的发展,逐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新闻推荐
47岁儿子瘫痪20多年,83岁母亲悉心照顾8000多个日夜 今天头条留给这位伟大的母亲
83岁本应是个颐养天年、享清福的年龄。然而,阜南县许堂乡王兰英老人,仍需挑起家庭大梁,儿子韩磊夫自25岁起因病瘫痪在床。从25岁到47岁,韩磊夫躺在床上20多年。从61岁到83岁,王兰英悉心照顾8000多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