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岁的高传国自1994年从部队转业后到高郢村任职以来,一直在高郢村工作。
“那时,村民都以种地为生,收入微薄。”高传国告诉记者,从到村工作后,他一直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让村民走上致富路。1995年,高传国看外地养殖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他决定走养殖这条路。于是,他自筹5000元买来鹅和羊。可因为技术不成熟,加上又是散养,鹅和羊经常跑到田里祸害村民的庄稼,最终这次养殖尝试失败了。
第一次创业失败并没有让高传国灰心,他坚持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随着国内生猪市场回暖,他想发展养猪业,便鼓动哥哥高传民去山东等地学习养猪技术。对此,高传国的嫂子埋怨他自己折腾不够,还硬拉着其他人一起“跳火坑”。每次听到嫂子的气话,高传国都不生气。他笑着说,总得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如果咱不先行先试,群众亏了钱就可能一蹶不振;咱要试成功了,积攒了经验,就能让乡亲们少走一些弯路。
高传国哥俩的养猪场刚建成不久,生猪市场价格开始大幅下滑,粮食和饲料价格上涨,入不敷出,投资的6万多元损失无几,猪场濒临关闭。家人的不解和外人的质疑,让高传国这个坚强的汉子病倒了,短短一个月,他的体重从140多斤降到110多斤。经过短暂的失落,高传国又振作了起来:“市场一定会回暖的,猪肉价格一定会上升的,只是我还没掌握市场规律罢了,挺过这一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人无志而不立。随着生猪市场逐渐回暖,加上熟练掌握了养猪技术和生猪市场行情的波动规律,高传国养猪规模越来越大,他决定把猪场交给哥哥管理,自己则发展贫困户加入生猪饲养行业。
“贫困户想发展养猪业,但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致富带头人。”高传国为贫困户开出了药方,缺资金他无息借给他们,缺技术他手把手传授,缺劳力他让贫困户的猪托养在他家饲养场里。
榜样就是力量,示范就能带动。在高传国的示范带动下,高郢村发展起来5个养猪大户。2016年,这些养猪大户存栏生猪3000余头。而且,他筹建的建辉生猪特色养殖小区也帮助贫困户解决分散养殖的难题。目前,他已帮26户贫困户代养了50头能繁母猪,2头种猪。
“每天在养殖场给猪添加饲料、打扫卫生,活不累,每月能挣1000元,这都是托高传国的福。”72岁的贫困户肖登告诉记者,自己是高传国的扶贫对象,老伴常年有病,欠下很多债务。高传国先是让他加入养猪合作社,一年就挣了1.5万元收入;后来,村里又帮他装上光伏发电站,加上种地收入。去年,他不仅还清了欠债,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高传国的带领下,贫困户不仅实现了增收脱贫,而且提高了觉悟。每次,高传国养猪场种猪卸车时,都会有一群贫困户免费帮助卸货。
谈及未来,高传国说,信任就是压力,脱贫就是目标,他要带领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王玉前 张震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