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界首新闻 > 正文

胡迟:做“非遗””是与时间赛跑

来源:新安晚报 2019-01-14 10:54   https://www.yybnet.net/

迄今为止从事非遗研究14年,称胡迟是“安徽非遗保护工作第一人”毫不为过。9日下午,作家、非遗研究专家胡迟做客徽派,聊起了自己的“非遗情缘”。“做非遗是与时间赛跑,抓住最后的碎片,拼图一样,慢慢拼成最鼎盛时候的样子。”

A

缘起:冥冥中的安排

主持人: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让你一头扎进非遗的领域?

胡迟:2005年,我替领导到北京开会,去了才知道是非遗培训班。种种原因导致,当时安徽只有我一个人留在那。当时我在文化馆工作,只是写写散文,搞搞美术评论,对于安徽省的民间文化资源并不了解。培训班结束各省开始启动非遗申报。因为只有我接受了培训,就硬着头皮给全省的非遗科长讲课。后来,做着做着觉得这里面奥妙无穷,慢慢喜欢了。就从文学圈和美术圈消失了。

主持人:又是什么吸引你十几年坚持做非遗这件事?

胡迟:2004年,我所在的绿色文学社就在讨论,去一些乡镇看看老手艺人,用影像记录下来、文字写出来,出本书叫《流逝的手艺》,大家一拍即合。但当时没有经费也没有线索,觉得困难重重就搁置下来了。紧接着2005年,去北京开会,开始非遗保护工作,像是冥冥中的安排一样,想做一件事,事情就来了。

主持人:坚守这么多年的意义和收获是什么?

胡迟:首先是一种使命感。安徽申报非遗,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当涂民歌、宣纸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界首彩陶制作技艺……安徽原来有那么多好东西我都不知道,越到后头接触的东西越多,原来民间蕴藏这么多宝藏。当时很多手艺都已濒危。比如界首彩陶,厂解散了,工人也散了,非遗来了,彩陶艺人振奋起来,又开始工作和探索,这几年做得非常好。我见证了非遗这些年的发展,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不知道能找回来多少,全部找回来不可能,有些可能还是消亡了,但通过做这个事情找回来一些好东西,改变了一些人特别是民间艺人的命运,使他们生活变得美好,这里面就有一种成就感。有时会陷在这种感觉里无法自拔,也就越做越有劲了。

B

定义:非遗是技艺和记忆

主持人:大众对非遗概念的接受都比较模糊,怎么定义和解释非遗?

胡迟:非遗是很多人觉得很生硬的词,国外直译过来的。现在非遗越来越热,但大家说起非遗,概念还是有点乱。比如说很多东西是非遗,其实是非遗产品。所有物质的东西不能叫非遗,旗袍本身不是,六安瓜片不是,制作旗袍、制作六安瓜片的技艺是非遗。百度“非遗”的概念很冗长,我每次跟人说,就记住两个词,技艺和记忆。非遗十大类,有民俗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民间文学啊,很多,它们构成了传统文化空间,有些东西随着时代慢慢破碎了,那些流传在故事里或者文献里的文化形态已经找不着了,现在我们凭着承载在人身上的记忆和技艺试着复原,让今天的人看到并融入生活。

主持人:非遗保护工作是要做什么呢?

胡迟:如果老一辈看到的传统是慢慢残缺的传统的话,那我们看到的传统其实已经是破碎的传统。做非遗是与时间赛跑,抓住它最后的碎片,迅速地溯源,接着把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慢慢拼,看能不能把它拼成最鼎盛时候的样子,我们要保护它最鼎盛时期的那个精华,所以我有时候挺心疼传承人,我们把几代人要做的事情都放在他们一代人的身上去完成,首先要把碎片捡起来,然后要拼,要传,要发展,非遗工作者和传承人都是非常疲惫的,一直在跟时间赛跑,紧锣密鼓地做这件事情。

C

实践:摸着石头过河

主持人:看你写的非遗田野笔记,你是带着什么问题闯进去的?

胡迟:2011年开始做抢救性记录,首先进行田野采录。我们部门都是女孩子,专业是民俗、音乐、戏剧,这几个应该来说是田野采录里最苦的。记得青阳庙会我们去采录的时候,鞭炮放得噼里啪啦,真的是鞭炮能炸到脸上来。没办法,我们还得拿个小DV在硝烟中拍,感觉像战地记者。为什么这些人会信仰这些东西?年轻人和老年人真正的感受与观念是什么?包括民间信仰、社会学、心理学的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当时有答案,有些问题到现在都没有答案。我写田野笔记的时候,有答案就写上去,没有答案就让呈现大于表达,这样留下一些出口,给后面的人再进行深度挖掘。

主持人:这些年走入乡土,为什么会有困惑和无力感?

胡迟:心中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但见到真实的乡土,远比想象的复杂,进行一桩事情的时候有很多阻力,它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包括人口的状况,可能都没有办法复原你理想中这个项目的状态。比如去采录巢湖民歌的时候,想象中这个歌手在乡村里肯定特别受欢迎,我们只要给他提供一个平台就行了。等下去的时候会发现,找不见人。乡村现在是空心乡村,大部分时间青壮年都不在乡村,只有老人和孩子。送戏下乡,演员会比观众多,很多传统表演艺术在乡村里头慢慢湮灭了。乡土是荒芜的,我们的保护就是把项目带到城市里来进行展演,乡村的民众对这个东西领略的机会反而少。非遗应该强调社区认可度,在一个区域里,当地人特别喜欢这个项目,愿意去保护它,但是没有钱,所以向政府申报,政府组织专家论证,觉得确实有价值,当地人确实希望它存续下来,那么就给你们资金,让你们这个群体把它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的保护工作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的,好处是迅速抢救了一批项目,但是在保护的路途上非常艰难。其实非遗保护这些年走得太急,走得太急很可能会丢掉本质的东西。比如近些年提创新,创新没错,创新也是必然的,比如梅兰芳,他的京剧也是对传统京剧的创新,但他是在600个折子戏的基础上搞创新,传统的东西他已经摸熟摸透了,他的创新是有根的。我们就十几年,又要求挖掘整理,又要求复原,又要求传承,又要求创新,我们把所有的任务都加在了一代人身上,时间成本没有花够,很多传承人会迷茫,到底怎么走,是老老实实把传统的东西研究透,还是急急忙忙地去跟市场衔接?在输血和造血中掌握好分寸很重要,这块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主持人:我们需要对非遗的现状有更深的了解……

胡迟:是的。当然,如果按照规律性科学性走的话,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怎么平衡确实难,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一边走一边探索,非遗真正的学科没有建立起来。72个国家级项目,省级几百个项目,那么多项目,我们只是间歇接触一下,只是表面了解,真正深入技术层面,只有那个领域的人才知道。非遗保护是需要一群人来做的,个人做不了非遗专家,应该组建专家团队,跨界合作。

D

故事:老艺人令我感怀

主持人:田野里发生的把你留下来的故事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胡迟:我现在接触的中青年传承人身上的悲情色彩会少些,早些年跟一些老艺人接触,他们真是让我感怀。他们在漫长岁月中守住的那些,无关功利,真的完全是出于热爱。采录花鼓灯老艺人陈敬芝,八十几岁,住着一个小房子,去他家,要他唱四句推子,他张口就唱;问他扇花绢花有哪些花式,他很认真跟你说,很愿意教你,很急迫地想把自己的东西留下来。后来发传承人经费,我们去督导,问他有没有收到,他说收到啦,但我不需要这个钱,给我送点娃来就好了。老先生真正在意的,是想留下自己的技艺,是想把他视若生命的东西传下来。看他的传记、回忆录,发现他这一辈子心血都倾注在花鼓灯上了,不疯魔不成活,再困苦的生活都拦不住他对花鼓灯的热爱。这些人,这些事,是田野里最有吸引力的,我希望能感受一下我们在外面看不到,他们却乐在其中的东西。

主持人:激励你继续做非遗的故事有哪些?

胡迟:很多传承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很落魄的状态。这几年我眼看着他们一点点把头抬起来了,跟你说话的时候眼睛敢看你了,后来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了。我觉得很神奇,我们做的工作竟不知不觉改变了一个人的状态,使他对整个生活有把控力了,因此有了文化自信。很多民间艺术以前在边缘,不受待见。一个花鼓灯老艺人,家里困难,他只会跳舞不会干农活,一直被家里人嫌弃。他被评为传承人后,我们去访谈,浩浩荡荡一大群人,录了一段视频。我们走后,当地政府请他去花鼓灯学校教课,解决了一部分生计,家里人也转变了态度。因为开展了这项工作,为他挣得了一个有尊严的晚年,我们心里还是有所欣慰的。我们只是完成一个工作,但是无意中就会改变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的命运,就会觉得还是值得的。以前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一辈子能造福哪怕几个人,也是值得的。能造福他人这件事,会让你愿意留在一个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觉得值得的岗位上。

主持人:对于接下来的路你有信心吗?

胡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了,其实我现在的担子分摊了,非遗中心招进了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年轻人成长得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只要给他们平台,他们会做更多的事。陈逸雯张丽梅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李燕然蒋楠楠/文王从启/图

新闻推荐

脚步不停歇

任晓霞时光如流水,2018年,似乎一直都在路上,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但又有意想不到的美丽浪花奔涌其间。这一年,走过不少地方。不远...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胡迟:做“非遗””是与时间赛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