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阜阳 今日界首 今日颍上 今日临泉 今日阜南 今日太和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今日界首 > 正文

抗日名将彭雪枫 与《拂晓报》的情缘

来源:合肥晚报 2020-09-15 00:45   https://www.yybnet.net/

○彭雪枫(右)与张震在板桥集战斗中击落的日机残骸前留影。

○1945年11月2日出版的《拂晓报》

○毛泽东为《拂晓报》题的词

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众所周知,彭雪枫是文武兼备的将军,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彭雪枫将军有着办报情结。他创办了声名远播的《拂晓报》。在安徽省档案馆就珍藏着一份1945年11月2日出版的《拂晓报》头版档案。

《拂晓报》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

《拂晓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的报纸,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卓绝斗争,深受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广大军民欢迎,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战斗的武器”“叫破五更的报晓鸡”,与骑兵团、文工团并称为新四军第四师的三大宝贝。那么《拂晓报》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办的呢?它为何具备这么大的影响力呢?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掀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此后大半个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开展游记战争的方针部署,从1938年4月起,新四军各部陆续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9月,为了开辟豫皖苏鲁边区,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彭雪枫奉命率新成立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一部东征。临行前,彭雪枫建议创建一份报纸:“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只有把全民族动员起来,万众一心,才能战胜敌人,报纸是传播革命道理最迅速、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革命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自古皆然。”《拂晓报》由此应运而生。

1938年9月29日,《拂晓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的一家农舍中诞生。在新四军游击支队出发东征的当天,在彭雪枫倡导下,报社的工作班子很快成立。支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王子光兼社长,主编阿乐,编辑易河与单斐。

那么这张报纸取什么名字呢?有人主张叫“曙光”,有人建议名“胜利”。彭雪枫定名为“拂晓”,表示光明即将到来之意。他在《创刊词》中写道:“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勇敢,进取,迈进,有为……军人们在拂晓出发,要进攻敌人了。拂晓催促我们战斗,拂晓引来了光明……”

创刊第二天,《拂晓报》便随军出征。当一份草纸三版、油渍斑斑的《拂晓报》创刊号出现在整装待发的指战员们面前时,他们感受到一种无限的慰藉、鼓舞和巨大力量。此后,《拂晓报》就沿着支队东去的征途,横越平汉,东渡黄水,征战在“涡河岸上”和“淮水两旁”。

曾参加“万国新闻报刊博览会”

安徽省档案馆珍藏的1945年11月2日出版的《拂晓报》头版档案,共刊登了三篇文章,一篇是解放日报三十日社论《防止八十万大军进攻解放区》,一篇是《阎锡山勾结敌伪疯狂扫荡太行区 我让无可让严正自卫击破阎伪联军恢复上党区六城——国民政府应将阎氏撤职查办以整国家纲纪而扬民族正气》。还有一篇则是《华中军医学校第二届招生简章》。该档案上还显示, “十七年九月三十日创刊(每日刊)”“定价每份价格一角,每月三元”。

从中我们能看出来,《拂晓报》报道了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和抗战局势,记录了边区军民军事、政治、卫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丰富根据地的文化生活。

据档案记载,《拂晓报》刚开始只是游击支队的内部报纸,在部队内部发行。有时因宣传需要也在行军的途中张贴,有时作为抗战读物送给驻地的知识界阅读。《拂晓报》的报道立场鲜明、文字真实生动、版面新颖,受到了广大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应读者的需求,从第四十六期起,《拂晓报》开始接受订阅,正式向社会发行,每张暂收纸张邮费四分,每月四角。此后,《拂晓报》发行到立煌、阜阳、界首、涡阳、寿县、周口、驻马店、郑州等地。

随着《拂晓报》影响力的扩大,1939年至1940年,周恩来特地安排中共中共重庆办事处多次给《拂晓报》社邮寄报刊图书,并委托办事处把《拂晓报》寄到香港,再由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和“国际新闻社”将《拂晓报》寄发世界各地。1943年《拂晓报》满载着淮北军民英勇抗日的事迹和声誉,几经辗转,送到了莫斯科、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地,并参加过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万国新闻报刊博览会”。

游击办报出刊1159期

在安徽省档案馆还珍藏着一份十分珍贵的档案,就是1939年12月5日《拂晓报》百期纪念时,毛泽东为该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这一题词不仅指明了夺取抗战胜利、争取民族解放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指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办报的策略思想。

《拂晓报》存在了8年的时间,其间共出版1159期报纸。可以说是新四军走到哪里,根据地建在哪里,《拂晓报》就办到哪里。

战地环境办报,物资稀缺,着实不易。当时新四军的油墨、纸张都非常匮乏,《拂晓报》的同志边打仗,边行军,边出报,他们带着钢板、蜡纸、铁笔、油印机,四处奔波,随军转战,不分昼夜地采访、编辑、印刷报纸。

当时办报不仅困难多,还要时刻准备流血牺牲。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拂晓报》社共有15位同志为革命捐躯,年龄最小的才17岁,其中就有从延安来的老编辑姜心启同志。在一次突围战斗中,报社有6人光荣牺牲。

《拂晓报》成为边区军民喜欢的一张报纸,离不开彭雪枫的爱护与支持。虽然它诞生在抗战硝烟中,但彭雪枫对《拂晓报》的要求,没有一点松懈,像治军一样严格。他把《拂晓报》当作一支战斗队来使用,为了办好这份报纸,他一直呕心沥血,辛勤培育。彭雪枫不仅自己重视报纸,而且要求有关领导也重视报纸,他提议成立党报委员会,成员有张震、肖望东、岳夏、谭友林、王子光,彭雪枫任主任。写稿时不但知识分子出生的领导同志不要旁人代劳,工人出生的领导同志也是亲自握笔。

彭雪枫也是为《拂晓报》写稿最多的人之一。据统计,自1938年9月至1944年10月的6年里,他在《拂晓报》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其中有《努力创造铁的党军》《马列主义者学习军事》《英勇斗争的一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工作方针》《革命战士要具有胆大心细的作风》《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等。

1942年冬,《拂晓报》因敌人长期残酷“扫荡”而被迫中途停办。其间,以不定期的《反扫荡快报》代之或以“小型两日刊”勉强继续着。1943年1月,《拂晓报》改为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同年5月,它重整旗鼓,由油印改为铅印,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余育红 何芳芳

新闻推荐

再战,烧脑竞赛仍在继续

“累,太累了……”一个刚参加完笔试的选手说,“但,很充实!”继鏖战8小时后,6月16日,选手们迎来初赛的最后一场竞赛,即认罪认罚案...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抗日名将彭雪枫 与《拂晓报》的情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