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启俊)4月1日,阜阳市27处河流湖泊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禁渔期。当天,水产部门举行2014年实施禁渔暨增殖放流启动仪式,将首批80万尾鱼种放流颍河。鱼种首次带着科学评估“身份证”放流是今年增殖放流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今年禁渔期从4月1日到6月30日,为期3个月。全市设禁渔区域27处,包括淮河阜阳段、颍河阜阳段、八里河等湖泊3处、河流12条,长达1000多公里,禁渔总面积23.9万亩,涉及渔船2345艘、人口8000多人。期间,禁渔区域禁止一切捕捞活动。
作为禁渔期制度的重要配套技术措施,水产部门今年仍将开展鱼类人工放流,以促进渔业资源增殖。今年,全市计划开展增殖放流十次,投资约500万元,放流鱼种3000万尾,放流水域主要分布在淮河干流和阜阳颍河水系,将分别由市水产管理局和8个县市区农委组织承担。
另外,今年水产部门首次实施了标记放流。记者当日在颍河闸放流现场看到,部分鱼种背鳍被打上了红色的标识,市水产管理局负责同志介绍,如果有渔民在禁渔期结束后捕获带有“身份证”的鱼类,可以与水产部门联系并获得一定奖励。水产部门将依据打捞的地点、鱼类的生长状况等情况,对增殖放流的效果、鱼类活动规律等进行科学评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任秉文)3月26日,阜阳市民办博物馆“文德堂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 据了解,“文德堂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花园,建筑面积609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500平方米,有...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