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开个店,营业执照怎么办?”“我们来办理变更,需要哪些材料?”……每天一大早,位于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的工商窗口前就围满了前来办事的群众。
“工商部门是全民创业的重要服务部门,我们多办理一个营业执照,就为全民创业多铺条路。”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局长管学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市工商部门积极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措施,加强窗口建设,发挥职能优势,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激发了群众的创业热情。1-8月份,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4万户,同比增长72%;注册资本251亿元,同比增长209%。
深化改革激发创业活力
53岁的颍州区颍西办事处居民郭中让做过电工、木匠和泥瓦工,近两年想开个装修公司,却一直不敢付诸行动。今年3月,听说可以“零首付开公司”,郭中让终于鼓起了创业勇气。
“到了这把年纪,攒点钱不容易。如今注册公司不花钱,手里有限的资金都投到生产经营方面,资金压力小了,做起事来就更放得开。”郭中让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租了店面,聘请了一名室内设计师,购置了必要的装修工具、装饰材料,公司算是正式运作起来了。
据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常兴远介绍,本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降低了企业设立时的资金门槛,其核心是由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入市条件放宽了、门槛降低了,全民创业的活力被激发出来。”常兴远告诉记者,截至8月底,全市已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余万户。今年3月份改革措施实施以来,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4972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注册资本总额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4%、157%。其中,私营有限公司类型受益最大,3-8月份全市新增私营有限公司4272户,注册资本总额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229%。据省工商局统计,上半年全省16个地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户数,阜阳市位居第二。
优化服务助力全民创业
“为民排忧解难,服务热情周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记者看到这样一面锦旗。送这面锦旗的是80后创业者刘梦锐,安徽力邦教育负责人。
“今年8月18日刚拿到的营业执照。那天是力邦教育预留名的最后一天,如果不能办理营业执照,我们就要重新申请预留名。”刘梦锐告诉记者,当日,他到达市政务服务中心时已是下午5点半,接近下班时间。但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都不约而同地为这位年轻创业者加起了班。“好几个人忙活,指导我填表、登记,带我去复印,一直忙到晚上近8点,真的很感谢他们。”
“多为创业者解决一个问题、办理一张营业执照,就为全民创业多铺一条路。我们要用细致全面的服务维护每一位创业者的创业热情。”管学军说,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之前,他们就考虑到改革实施后工商执照的申请量可能出现“井喷”,便及时制定了相关方案,增加企业注册局人员编制,选调业务熟练的4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确保服务有序周到。
此外,全市工商部门还积极推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开展“一企一商标、一所一著名、一局一驰名”争创活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安徽省著名商标84件,阜阳市知名商标72件,注册商标总量达9030件。与此同时,市工商部门利用商标品牌战略成果,拓展服务职能领域,积极指导民营企业通过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渠道融资。截至目前,全市工商部门共帮助50余家企业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贷款金额达3亿多元。
管学军表示,下一步,市工商部门将进一步落实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续配套措施,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加快实施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全民创业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宗合)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9日,市领导于勇、李平、亓龙、耿玲、李志伟、黄珍,市政府秘书长王显义分别来到阜城部分学校,看望慰问优秀教师,通过他们向全市广大教师和...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