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3·15”晚会曝光,安徽省合肥、阜阳各有两家汽车4S店存在小病大修的行为。当晚,合肥工商部门连夜赶到涉事4S店进行现场调查。16日,工商部门再次前往调查。(近两日《新安晚报》持续关注)
监管部门闻风而动的“快速反应”值得肯定,可是,兴师动众的象征意义却大于实际作用。其实,纵观全国,消费纠纷似乎形成了某种“定式”——不仅媒体曝光跑在监管之前,而且之后总循着三段式的套路进行:先是“高度重视”作出批示,然后“亲临现场”严肃查处,进而“举一反三”拉网检查……就结果来看,虽说“补救”得当,但病灶并未根除。过低的处罚标准、过于被动的执法逻辑,怎会让无德厂商感到惧怕?督而不严、监而不力的体制不改变,消费纠纷就会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连夜查处”恐怕不能治愈“小病大修”症。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平时的监管缺位。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追责制度,让监督的力量真正硬起来。
徐剑锋
新闻推荐
手机上有一条短信,我一直留着,那是去年小波到大学报到前发给我的:“谢谢你,给了我一个重生的机会。我会倍加珍惜的。”小波的案卷分到我手里时,他正...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