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阳新闻 > 正文

爱书藏书的家风

来源:新安晚报 2015-05-18 21:11   https://www.yybnet.net/

□合肥 祖云

家风往往是潜移默化、代代相袭、血脉传承的。我出身于一个教育世家,几代人最大的爱好就是钟爱书籍,酷爱藏书。我的老家在巢县烔炀古镇上,祖辈笃信积财不如积书,长期形成藏书的习惯。祖屋大门上长年贴着“忠厚传家久,书香益子孙”的对联。

民国时期,巢县城内藏书最多的是陈其武(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父亲家,城外藏书最多的则是烔炀河古镇上的我祖父家。1937年11月,日本鬼子从长江南北大规模入侵安徽,1938年2月侵占巢县。祖父带领一家老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历经磨难,逃到湘西。祖父在位于花垣县的国立八中高中部教国文,老家仅留一位亲戚看守。由于烔炀古镇位于铁道线上,多次遭到日寇飞机轰炸。有一次空袭时,一颗炸弹竟落在我家老屋,书房炸成废墟,多年的藏书毁于战火,(听说后来几年镇上人卖花生米、瓜子之类的包裹纸都是我祖父家藏书的散页)。正在湖南花垣教书的祖父听说此事,又急又气,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49岁。

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也做了一名教师,曾在合肥八中教高中语文。他不烟不酒,几乎没有什么嗜好,唯一的喜好就是买书,藏书。那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工资不高,家里孩子又多,艰苦备尝。他从不乱花一分钱,节衣缩食,而唯有买书,他才舍得花钱,显得大方。一有空闲,他就钻进书店淘书,看到好书,爱不释手,总想方设法将书买下。有人告诉我:“合肥市所有书店、书摊卖书的人没有不认识你父亲的。”久而久之,我家的藏书多也是远近闻名了。我记得那时一到星期天,父亲就在家分类整理图书,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搬来搬去,乐在其中。我有时不厌其烦,他就给我讲晋代名将陶侃搬砖的故事。每年夏季总有几天,他要我帮他将书搬到室外晒书,说是:“每年曝书,历久不蠹”。说他是爱书如命的人,一点不夸张。“文革”时,学校下迁到阜阳太和苗集中学,有一年淮北发大水,为了抢救一箱图书,他差点葬身于倒塌的房屋之中。退休之后,更是到处淘书,退休金几乎全部用于购书,真似一个书痴。2010年11月,老父亲病逝。因他教书一生,书香一生,我们子女特意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购买了一块像打开的书样的墓地,选择了一个书型的骨灰盒,并选择了他一生最爱的小说《红楼梦》葬入墓地,让他老人家在天堂继续有书为伴,欣赏阅读。

我受父亲的影响,也喜欢买书。1977年底我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国家每月发20多元的生活费(饭菜票),我每月总要从牙缝里省下几元钱(退饭菜票)去买几本喜爱的书。工作之后,喜欢买书的习惯更是改不了。那时候每月几十元工资,除了吃饭就是买书,所以到结婚的时候,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器,更没有存款,只有十几麻袋书。好在妻子说看中的是我这个人。后来进入了电脑时代,可以在网上阅读电子书籍了,可我一有空还是喜欢钻进新华书店,买几本新书放置书柜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也搬进和平苑新居,终于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房。看着围墙而打的高大书橱,看看一排排整齐的书籍,闻着淡淡的书香味,那种坐拥书城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身体疲惫之时,坐在书房翻翻藏书,寻求心灵的安静和快乐。

我女儿上大学了,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奇怪的是她也喜欢买书,藏书。不过,她不去书店了,不断在网上淘书,从网上购书,更便宜,更快捷,快递不断送上门来一包包的书,当然,总是我来付款。她房间的书架早已放不下,闺房里总是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油墨的书香……

钟爱书籍,酷爱藏书,我想,这或许就是我家血脉传承的家风吧。

新闻推荐

看看你的车有没有违章?

○7月29日19:49,在西藏路与中山路交口的合家福超市门口。一辆牌号为皖DG1677的奔驰车挡在了人行道口 特拍员:飞 &...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爱书藏书的家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