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长海与韩静合影
6月18日,《咱爸咱妈》周刊刊登了题为《年过半百的他渴望给人做“儿子”》的报道,讲述了孤独的柏长海渴望寻找一位善良的老人,让期盼父爱的他可以尽尽孝,说说话,能够再喊一声“爸”的故事。一个多月过去了,柏长海如愿了吗?故事见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吗?
惊奇 电话成了热线
报道见报之前,柏长海心里还直打鼓:“会有人和我联系吗?”没想到,就在6月18日当天,他家的电话就成了热线,这边电话刚放下,那边铃声又响了起来。仅18日下午,柏长海就接了近40个电话。
热心的读者们纷纷表达了对柏长海的关心,劝慰他,为他提供线索。不仅是合肥市,连淮南、阜阳等省内城市都有电话打来,更让柏长海意外的是,他还接到一位河南读者打来的电话。“你们合肥晚报是不是全国都能看到啊?”柏长海问记者,一脸的诧异。
电话成了热线,柏长海自己也不小心做了一把“名人”。熟悉的朋友和同事夸他见报照片笑得甜,陌生人见到他有时也会偷偷地多看两眼。20日上午,柏长海坐7路公交车出门办事,一位60岁左右的老奶奶打量了柏长海一番后,忍不住走到他面前:“前天合肥晚报上登的是你吧?”柏长海还没来得及说话,老人一看他的笑容,立刻自己回答了:“是你,肯定是你!”并要去了柏长海的电话。
高兴 结识八旬韩老
能够结识韩静老先生,柏长海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他清晰地记得,那是6月18日上午10点21分,他接到了韩老打来的电话。当时正在洗衣服的柏长海顾不上手上满满的肥皂沫,迫不及待地抓起了电话。
电话那头,韩老的声音很慈祥,当了多年话务员的柏长海,对声音有种天生的敏感,凭直觉,这是一位很可靠的老人,不会拿他“开涮”。第二天就是父亲节了,柏长海在花园街见到了手拿《合肥晚报》早早在站牌等候的韩老。初次相见,幼年丧父的韩老与柏长海同病相怜,两人聊得颇为投机。之后,柏长海每次只要来市里,都要找韩老聊一聊,韩老也不把柏长海看外,柏长海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他就直接指出来。7月21日,柏长海带着记者来到“韩伯伯”家。“这是我们认识的一个月零三天。”记忆力超强的柏长海话音刚落,一旁的韩老便语重心长地开了口:“生活不要过细,伤脑筋。你要学会稀里糊涂地生活。”柏长海笑眯眯地点点头。
实习生 姜珊 本报记者 洪欣 文/摄
新闻推荐
○7月29日19:49,在西藏路与中山路交口的合家福超市门口。一辆牌号为皖DG1677的奔驰车挡在了人行道口 特拍员:飞 &...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