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门”位置残留的破损城墙□姚瑶
屯溪黎阳老街被拆之前,就想写曾经给我们小时候带来很多快乐的“地狱门”。站在“地狱门”的小河对面,看着从地面上、从城墙石缝中长出来的浓绿植物藤蔓,婆婆娑娑地倒挂在圆门头,感觉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水帘洞。为了考证“地狱门”花岗岩门楣上已经被风化得模糊不清的两个刀刻颜体大字(很隐秘,不是有心人,则很难发现),我还特地找过一位熟知情况的老人,探究之后才知道是“德懿”两个字。由此可知,“地狱门”这一名字肯定是由“德懿”两字而来,因为屯溪人将“德”说成“地”,而屯溪话的“懿”又跟“狱”有些音同。于是年代久了,叫顺嘴了,寓意美好的“德懿门”,就演变成了神秘恐怖的“地狱门”。黎阳老街整体拆迁改造成东西合璧的黎阳in巷之后,离繁华热闹的黎阳in巷还有一华里多路的“地狱门”,连同绵延数百米的护河古城墙一起消失,曾让我心痛不已。
想写“地狱门”的心思,一直念念不忘。但因对“地狱门”的历史不太了解,也无从下笔。待再想去找一些老人多问问时却发现,曾经告诉我“德懿”两个字的老人,多年前就已经去世,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太,按理说应该知道“地狱门”的一些传说,只可惜在去年腿部骨折,一直住在儿子家,我也不便去找。
我有残存的“地狱门”的传说。小时候,曾好奇地问过父母,那里为什么叫“地狱门”。父母说,那里曾经都是成片的房子。太平天国的时候,一把火烧了三天三夜。房屋全毁,居民死伤无数。后来,那里又成了大地主宁家的专用码头。以前陆路交通不方便,货物流通基本上都是靠水路运输。商家为了把生意做大,都喜欢占据前通街、后通河的地理位置;还有一种传说,男的常年在外跑生意,家里留的都是女眷。临街的大门都紧闭,有家丁把守。耐不住寂寞的女眷想跑,前门出不去,想从后门走,后门是波涛汹涌的河,是通向地狱的大门。
我想从黎阳地方志上去了解“地狱门”。既然是“明清屯溪,唐宋黎阳”,那么有关黎阳的历史记载,应该是比较全面的。打开网络,多番搜索“黎阳”后发现,有关黎阳老街曾经的巷弄中,提到了红星巷,除了括号里注释有“地狱门”三个字外,就再也找不到所需的答案。十几岁的时候,曾看过叔叔从阜阳老家寄给我们的家信,上面写的地址是渔龙巷四号,可见渔龙巷是红星巷的曾用名。红星巷这个巷名,是当年为了跟上当时的形势改的名。因此,在红星巷后面打上括号注释“地狱门”也是错误的,会让人误以为红星巷又叫“地狱门”。记忆里,原来的红星巷,从巷头到巷尾共六户人家,是串连在一起的,各家屋子里面,都有一扇小门相通。巷子的路,从头至尾,横铺的都是一条条一两米长的麻石板。巷子有一条排水沟,平常是干涸的,只有到下大雨的时候,才能看见沟里的水潺潺地由巷头往巷尾“地狱门”的方向流去。巷头通往“地狱门”的,是一条两侧长满许多不知名野花野草的泥巴小道,地势较红星巷低些,当地人怕下雨天路滑,就在上面铺就了一些碎瓦片小石子。一旦下雨,水就顺着这条小道,流进“地狱门”,流进小河。不过,听老人们说,这条小河其实以前并不“小”,宽度可堪比率水河。想想也是,“地狱门”原本就是宁家的码头,船只货物都在那里上下,河面必须宽,河水也必须深。
可惜的是,我不会画“地狱门”的立体图。从高空看,“地狱门”的形状,就像镶嵌在平整地面上的镂空英文字母“F”,或者说它像一面旗子更确切些。“地狱门”的路面,宽有近两米,由浅入深的两壁,都是清一色的青色岩石。顺着或红或青的长条石阶往下走,十三个台阶后,就到了一个长宽都约两米的平台。顺着这个平台往下走,过七个台阶,就到了另一个同等大小的平台。然后右转向下,可达“旗面”位置,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天井”,同样再走七个台阶,就是“地狱门”圆穹形的洞口了。站在洞口前的大平台上,突然呈现出的明亮天空、河对岸的一长溜参天大树以及大片沙滩上生长出的绿油油植物,顿时让人感觉豁然开朗。大平台一半在明亮的天井,一半在阴凉的洞底,挨着水面。
“地狱门”曾经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天堂”。因为离家门口很近,夏天晒不到炙热的太阳,冬天也吹不着刺骨的寒风,我们时常相约着在这里玩耍。“地狱门”的门楼很厚很深,门楼下的水特别清凉,许多股细小的清泉,从青石板下涓涓渗出。夏天,我们会在这里呆着乘凉,没事还会抓小鱼小虾小螃蟹,甚至从家里搬来小凳子写作业;寒冬,大家会提个火篮,棉衣口袋里藏着些大米玉米粒,躲在里面用“雅霜”盖子爆米花。我们喜欢在“地狱门”里大声说话和唱歌,为的是听自己稚嫩的声音在墙壁上久久回荡。汛期涨大水的时候,我们也会跑到“地狱门”的入口,数一数被水淹没后还剩几个台阶。而一旦洪水过后,巷子里的大人小孩,就会纷纷拿着锄头,带着铁镐,挑着畚箕,提着水桶,把残留在“地狱门”的淤泥垃圾全部清理出来,再用清水将每一个台阶洗刷得干干净净。红星巷的人,还在每次防空警报演习时,把“地狱门”当做防空洞来躲藏。
“地狱门”不再被重视,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追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地狱门”的大门一侧,先有人家盖起了大房子,另一侧则种上了四季蔬菜;后来各家各户也都打了手压井,不用出门就可以喝水洗衣服了。污水开始越来越多地排往“地狱门”,生活和建筑垃圾也被倒进了小河里,洪水留下的淤泥和垃圾,再也无人清理,“地狱门”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被堵住,被掩埋,被人为地“关”上了……
在黎阳老街整体改造之前,作为一段历史,“地狱门”曾默默地向后人细说着过去;而如今,连同青麻石和“德懿”两个字以及古城墙似的护河坝,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雪洁)12月18日,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狄勇率省“双打”工作绩效考核组来阜,就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进行考核。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秦煦出席汇报会。今年以来,阜阳...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