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西湖新区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城区承载着市民的诸多期待;一年来,围绕新区建设,规划、征迁、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眼下,新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级湿地公园修编日前获批,让6.6平方公里水面成为可能,颍州西湖将超杭州西湖成为全国最大--
“汝阴西湖,天下胜绝”。颍州西湖的一汪碧水间流淌着阜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2017年,如果说大美阜阳建设有哪些历史性事件值得铭记,西湖新区建设必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西湖新区建设在去年市“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如今国家级湿地公园修编迅速获批、颍州西湖起步区建设即将启动,颍州西湖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生态保护、再现北宋文化,西湖岸畔即将崛起的魅力新城,不仅承载着阜阳擦亮城市品牌的美好愿景,也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新高地。
国家级湿地公园修编获批,6.6平方公里水面变为可能,颍州西湖将超杭州西湖成全国最大——
岁末年初,关于西湖新区建设的好消息一再传来:国家级湿地公园日前获批,颍州西湖将超杭州西湖成全国最大;颍州西湖起步区即将启动,新区建设迈入新阶段……
西湖新区的建设启动并不容易。作为阜阳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围绕西湖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新区,一直是阜阳人关注的热点。
上世纪80年代,阜阳市在城西三十里河、古颍州西湖水系上游新建了颍州西湖风景区,一度已成为市民短途休闲、旅游的景区之一。但由于多年来城市南向发展,西湖一直没列入城市建设范围。
“越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开发建设越是需要慎重。”立足对城市发展坐标的科学判断,去年年初的大美阜城建设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几年阜城建设要主攻城南新区,开发高铁新区和西湖新区。随后的市“两会”上,开发高铁新区和西湖新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新区的谋划布局,仍在持续有力推进。2017年6月6日,市委书记李平到西湖新区调研,掀开西湖规划和大开发的序曲。在当天召开的西湖新区开发建设专题会议上,李平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统一思想,务必把开发西湖新区作为全市的一件大事,科学谋划好开发建设工作。
建设西湖新区,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也牵动着千万颍淮儿女的心。“这是很好的战略决策!”“阜阳变得越来越美,城市越来越大”“顺民心民意,是提升大阜阳知名度的一大品牌”……一时间,阜阳即将启动西湖新区建设的消息,成为广大市民讨论和关注的热点。
如何做好西湖水文章,是开发建设西湖的核心。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四大古西湖中,杭州西湖的水面面积约5.66平方公里,加上湖中岛屿约6.3平方公里。惠州西湖水面1.68平方公里,瘦西湖水面面积0.5平方公里。而颍州西湖现状环湖路内面积仅3.6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9平方公里。
根据前期对西湖水系的梳理以及对新区的初步构想,阜阳市提出,对西湖水体进行改造,取消环湖堤,使西湖周边的现状河道、湿地、鱼塘等资源连通,将西湖水域面积扩大到7.9平方公里,减去湖中岛屿面积,实际水面达6.6平方公里。
新的构想需要相应的规划来匹配。一段时间以来,为拓展颍州西湖水面,依法依规推进西湖开发建设,市委书记李平多次与省
林业厅、省国土厅等有关厅局协调,对土地报批及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修编工作进行沟通;市委副书记卢仕仁亲自带队,到国家林业局、国土部等部门对接,推进有关问题得到解决。在市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林业局、规划局、土地局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林业局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对原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修编工作的评审及审批,刷新了该局对湿地公园批复的最快速度,充分体现了城市建设的“阜阳速度”。
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推进,围绕规划、征迁等问题全力攻坚,新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决定着城市建设的品质。高标准规划西湖新区,是阜阳市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重点。
去年11月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正东亲自到西湖景区调研,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明确率先启动西湖风景区3.78平方公里的建设规划。
为了和西湖风景区规划同步,经过一系列认真准备,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西湖新区规划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最终,深圳建科院和中规院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成为阜阳市西湖新区规划的编制单位。
高标准规划西湖新区,从中标的两家机构资历中可见一斑。据介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院)是国家住建部直属科研机构,是全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学术信息中心;深圳建科院是中国绿色生态城市规划领域技术的先行者,是国内唯一的绿色设计咨询上市公司。
西湖风景区是西湖新区建设的核心。在市规划局大力支持下,西湖风景区起步区3.78平方公里详规方案,已向省住建厅初步汇报,正按意见修改完善,计划1月完成总规调整及颍州西湖风景区起步区详规评审稿报省住建厅评审,争取3月完成审批。
为推进西湖新区、高铁片区、城南新区三区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城南新区及西湖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李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正东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卢仕仁任常务副组长,全面推进三区建设。目前,西湖新区共梳理历史遗留问题45个,涉及湖区内土地1196.64亩,湖区外土地302亩。截至目前,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8个,其他问题正在有序解决。
更好连接新老城区,道路建设已然启动。眼下,西湖新区的交通要道——西湖大道工程正在加速建设中。据介绍,该项目全长12.8公里,总投资15.7亿元,不仅是迄今阜城单体工程最大的市政道路,也是阜阳市最大的道路绿色廊道和慢行系统最完整、景观设施最齐全、休闲空间最丰富的城市道路。
土地报批工作加速推进。目前,西湖大道东段(航颍路-三十里河)已获得省政府批复;西湖大道西段(三十里河-S256)占地524亩,已完成土地测绘、地灾评估等工作;润河路西延占地1200亩,已完成土地测绘工作;颍州西湖一期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需报批土地560亩,已完成土地测绘工作……
项目要建设,征迁是难题。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西湖新区建设,颍州区相关部门积极努力,使征迁工作得到有序推进。西湖大道东段总长8.8公里,其中三八河至三十里河段长4.8公里,已完成拆迁,共拆迁781户,拆迁面积22万平方米;航颍路至三八河段长4公里,预计拆迁户数728户,拆迁面积约18万平方米,已完成签约724户,计划1月中旬完成拆迁。
与征迁工作同步的,还有安置点的建设工作。程集三个安置点已完成规划选址、设计招标及拆迁工作,计划3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5月开工建设……
追根溯源、唯求真实,起步区建设开工在即,西湖新区即将成为活力四射的文化新城——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中,西湖新区建设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西湖风景区起步区建设即将启动。起步区总面积为3.78平方公里,总投资9.3亿元。其中水面2.74平方公里,绿地1.04平方公里。重点治理范围为阜临路以南起步区,面积2.2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5平方公里,绿地1.05平方公里。
彰显文化底蕴,是颍州西湖建设特点。一段时间以来,通过研读大量古文献、古诗词,研究历代画家笔下描绘古颍州西湖的画卷,以及走访省内外多名文史专家,总结出古颍州西湖是以“皖北大地壮阔的平原湖泊原生态自然风貌及以北宋欧苏文化为核心的厚重的文化内涵”为特色,形成了与温婉秀美的江南山水园林的杭州西湖的风貌差异。
“复兴古颍州西湖必须根据古诗词文献记载,呈现出古颍州西湖平原湖泊广阔壮美的原生态自然风貌,并打造以北宋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景观,通过与杭州西湖的错位发展来体现‘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历史地位。”城南新区管委会主任束浩然说,城南新区管委会将以此为使命,将颍州西湖打造成为集自然风光游览、历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世界级原生态平原湖泊、北宋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恢复颍州西湖的自然景观是复兴古颍州西湖的基础。当前,根据对古诗词文献的研究,古颍州西湖的自然景观将主要通过“湖、岸、路、林、湿地、花”来体现。如利用现状鱼塘、低洼地扩大水面,恢复古颍州西湖“平湖十顷碧琉璃”的盛景;以曲折蜿蜒、材质自然丰富的园路穿梭于水岸,以荷花、菰蒲、芦苇为主的多样的水生植物构建湿地植物体系,呈现出欧阳修笔下的“千顷芙蕖盖水平”的自然景象等。
起步区的植物设计,则以古诗词描写最多的“柳、松、竹”等为主导,以多样的皖北乡土树种,打造颍州西湖琼林玉树的自然景象。与此同时,以古诗人钟爱的“菊花、兰花、桃李”为主,融入多样的花灌木及地坡,重现颍州西湖“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构建诗词中描写的湖花一体、花湖相应的颍州西湖之胜景,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方向,打造阜阳新花都。
弘扬北宋文化是起步区建设的核心。根据古诗词文献的记载,阜阳市挖掘了最具代表性的36个景点来呈现颍州西湖的历史人文景观。此次起步区包含其中10个景点,分别为:重翠流芳、湖亭、兰园、怡园、湖心亭、宜远桥、望佳桥、禅林深处、苏堤、撷芳园。
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恢复生态自然环境,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颍州西湖起步区将成为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示范区,初步展现出古颍州西湖独特的平原湖泊原生态自然风貌与以北宋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为颍州西湖再度成为“天下盛绝”打下良好开端。
可以预见,在阜阳市“双轮驱动”战略指引下、在“五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中,不远的将来,西湖新区崛起活力四射的文化新城,定会成为阜阳城市化又一个重要增长区域,成为阜阳城市最闪亮的品牌。张凯培/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雪洁通讯员赵雷)日前,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发文,对第三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工作进行表彰,市科协被评为“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同时,阜阳市参赛作品颍...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