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阜阳火车站,在外务工人员回到了家乡。
晨报讯从傍晚到第二天早晨的12个小时,你可以做什么?睡一个踏实的大觉,熬夜追一部热播电视剧,或者和朋友聚会打了一夜的掼蛋。然而对于春运时一列火车上的旅客来说,前方就是家乡,这12个小时都是对家的热切期望。2月7日晚到2月8日早晨,江淮晨报记者全程直播,跨越2省、11市,经历12个小时陪伴着12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8日早晨7点30分,列车进站那一刻,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
12个小时,列车提前抵达阜阳火车站
2月7日晚7点30分,K8500这一趟春运大潮中的一支队伍准时出发,载着12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同样也载着他们对家的憧憬与渴望。
早在一个半小时前,K8500就进站开始等候。趁着旅客还未上车,该班列车的工作人员们就已经进行了一轮精心的布置了。
“这是第一次坐专列回家,政府还给我们把票解决了。每年回老家(阜阳)的车票太难买了,去年我们一家老小从宁波坐大巴回家的,转了好几趟,孩子路上都颠簸得受不了。”乘客李女士告诉记者。
12个小时后,8日早晨7点30分,K8500列车提前到达阜阳火车站,全车人都开心地鼓掌庆贺“到家了”。
全程直播趣事多,“小候鸟”实力抢镜
从7日下午5点发车仪式起,江淮晨报晨直播就开始为大家全程送上春运直播“大餐”。
现场,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打工的小朋友特别多,以他们为单位,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位还在摇篮里的小姑娘进入了我们的镜头。“她应该是今天现场年纪最小的旅客之一了。”一旁的热心大哥大姐说道。“差不多,她刚刚11个月。”孩子的妈妈戴世芳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正在候车,这也是他们首次坐上专列回家。孩子的爸爸杨彪告诉记者,他们是阜阳颍泉人,在宁波打工已有五六年,目前他主要负责给别人开车,一个月挣五六千块,妻子在家专职带宝宝,老父亲在工地上打点零工。“家里还有一个8岁的儿子和母亲在等着我们回家呢。”杨彪说起常年见不到的亲人,有点难受。
农民工一人演一台“春晚”
“我把咱们国家的铁路夸一夸……”不宽敞的车厢里,忽然被挤得水泄不通,不远处传来山东快板的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农民工兄弟正在为大家表演快板呢。
他叫张庆芳,今年52岁。刚刚说完一段夸公路、夸铁路,夸完路来夸城市建设的段子,在大家的激励邀约下,张庆芳又给大家表演起了鸡打鸣和绵羊的叫声。“我这个绵羊不一般,分安徽本地的和外地的羊,每一个地方的羊叫声不同,就跟咱的方言是一样的。”这一段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张庆芳告诉记者,他目前在外面做钢筋活儿,而这一身说快板的绝活是自己自学成才。“平时干完活了,我喜欢多看新闻节目,跟着就把这些国家大事、时政要闻编到一起,加上快板,就成了一个小节目。”问到这些节目在工地上是不是大受追捧,张庆芳骄傲地说,“我的工友们可喜欢我这些节目了。”
一节小小的车厢,因为一个有心人,充满了欢声笑语,回家的路也变得越来越轻松。
暖心一幕,帮旅客找回8600元现金
春运途中,暖心情节也时常在上演。
“K8500一位旅客反映在车上丢了一个手提包,里面有8000多元现金,旅客已经在阜阳下车了。”K8500已经驶出阜阳,前往亳州终点站,此时,对讲机里响起了这一指令,合肥客运段合甬二班的高勇此时正在忙碌着打扫车厢卫生工作。“当时广播里说旅客下车前是在2号车厢57座,我就放下工作赶紧飞奔过去。”高勇告诉记者,当他到了2号车厢后,一个银灰色女士皮包就放在57座座椅上。在众人的见证下,现场点钞发现里面有8600元现金。最终,高勇所在的列车在到达亳州站后,返回阜阳站时,将钱包交还给失主。当天下午,该乘客还给列车人员送去锦旗表示感谢。
高勇今年45岁,在铁路工作已有20年。“有十年没回家吃过年夜饭了,今年也一样,年初一下午才能回家。”高勇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对于每一个铁路人来说都很正常,家人也充分理解。为了保障春运所有旅客的安全出行,我们不回家没什么。”
晨报星级记者张梦怡/文高博/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启俊通讯员宗合)新春佳节即将来临,2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平,市领导胡明莹、张家忠、王振军一行走访慰问了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向他们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福。李平一行来到...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