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丁志成 文/摄
3月3日是第19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为此,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当日下午在医院大厅举行大型义诊活动。9位省内耳鼻喉科权威专家,现场为患者免费检查听力,并进行治疗指导。
爱护耳朵应该从小抓起
下午3点,义诊现场就聚集了许多前来检查的市民,因为人数较多,在医护人员的组织下,大家有序排队叫号依次来到专家面前。
“您平时耳鸣的次数多吗?一般会持续多久,听力怎样?看电视时需要特别开大音量吗……”专家们一边用仪器为患者检查,一边仔细地询问对方情况。“到我这里检查的老年人比较多,因为听力损伤往往发生在无形当中,可能10年20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保护听力应该从年轻时开始,一般到了老年,情况大多无法逆转。”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孙敬武一边为一位老人检查边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年轻时一直在做木工,工作时一直在接触锯木头时的高频噪音,对耳朵听力造成了极大损伤,到了老年,听力不好,还经常会出现耳鸣、头疼等症状。
“不止是这位患者,许多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在劳作环境中都会遇到很多噪音,可他们大多不会特意戴上耳塞等防护措施。如果年轻时不在意,老年时这些问题都会显现出来。”孙敬武说。
现场专家告诉记者,不仅是工作后的成人,幼儿到青少年时期,各种不良习惯也会造成耳部损伤。“比如,许多青少年习惯戴着耳机听音乐,而每天戴插入式耳机听音乐超过30分钟,就会对听力造成损伤。”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邱建新告诉记者,除了青少年,婴幼儿听力损伤的几率也很大。“现在市面上许多婴童玩具的音量过大,其实声音一旦超过80分贝,就会对幼儿的听力造成损伤,可许多家长对此并不知情。为了哄孩子,许多家长让孩子长时间接触这些会发音的玩具,这些做法都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伤害。”邱建新说,除了玩具,一些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婴幼儿耳聋,甚至许多孕妇在孕期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婴儿出生后就是聋儿。
“根据统计,安徽省每年出生的聋儿在一到两千例,而后天用耳不当或药物致聋的人群每年也达到三四千例。预防耳聋、爱耳护耳必须从小抓起,我们举办这次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宣传,让更多市民了解到预防听力损伤的重要性。”邱建新说。
摒除偏见正确使用仪器治疗
那么,对患者来说,听力已经出现损伤该怎么治疗呢?邱建新告诉记者,许多市民对使用助听仪器都会产生误区。“尤其是老年人,即使听不清也不愿意使用助听器,觉得戴上助听器自己就是残疾人了,其实这种观念很错误。”邱建新说,事实上助听器和近视眼镜一样,都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仪器。对老年人来说,如果听力受损,已经听不清了,就要佩戴助听器,才有利于正常生活,减轻家人负担。
而孩子一旦出现听力问题,则对每个家庭都是沉重的心理负担,更需要积极使用辅助仪器治疗。义诊现场,今年4岁半的媛媛(化名)戴着耳蜗进行了表演,去年6月刚刚进行耳蜗植入的她已经适应了这个听力仪器。“媛媛3岁时,幼儿园老师发现她听力有问题。确诊时,我们一家天都塌了,大家都没法面对孩子这么小就要面对耳聋的残酷现实。我们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可耳蜗植入价格高昂,幸亏安医附院的邱医生帮助了我们。花费也要比在北京上海大医院少很多,现在孩子戴着耳蜗,生活、学习基本没什么影响。”媛媛的姥姥告诉记者。
邱建新向记者介绍,为了帮助阜阳地区耳聋患者解决高额耳蜗手术费用的负担,今年3月起,安医大附属阜阳医院耳鼻喉科与国内外知名的人工耳蜗生产企业合作,针对14周岁(含14周岁)以下的小患者推出了一系列爱心治疗活动。“活动里,诺尔康公司赞助30个费用全免的国产人工耳蜗,美国AB公司赞助了5个只需2万元的进口人工耳蜗。只要参加了新农合医保,小于14周岁(含14周岁)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条件,就可以选择这些耳蜗仪器。”邱建新说,这个活动为需要植入耳蜗的孩子家庭免去了很大的费用负担。今后如果阜阳地区的患者有需要,后续他们还会向这些公司继续申请爱心耳蜗仪器。即使没有得到这个优惠,医院也会对阜阳本地患者治疗费用进行优惠减免。“我们的目的其实在于推广仪器治疗和保护耳朵的常识,而仪器治疗毕竟只是下策,只有大家从现在开始爱护和预防听力损伤,才能更好地保护耳朵。”邱建新说。
新闻推荐
元宵是春节客运与出游节点。3月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各旅游平台获悉,按往年大数据测算,这一波返程高峰将持续至3月5日,即正月十八。“曲线返程”带来大量中转客,也意外催热机场周边酒店...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