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两年来,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法院立足当地实际,将调解环节向诉前、诉后延伸,向审判领域外拓展,最大限度地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省司法资源,收到明显成效。
该院强化多元化调解平台建设,切实做到机构、人员配备和机制衔接、程序规范到位:成立诉调中心,下设8个专门的调解室和一个速裁法庭;抽调5名专业法官,聘请乡贤名流作为特邀调解员,并与公安、国土等部门对接,抽调专人负责涉及该行业的涉诉纠纷。该院制定一系列办法和规定,使多元化调解有章可循,所有调解案件规定明确的时限,且一律不得收费。该院还建立调解组织、调解员名册制度,将诉调对接中心12名驻院专职调解员基本信息编制成册,公布上墙,当事人可以从名册中自主选择调解员。调解成功的,可以申请司法确认或由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当事人也可以撤回起诉;调解不成的,可以采取速裁程序。
与此同时,创新多元化解手段,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双赢品牌。针对辖区案件大多发生在乡镇、社区的现实,颍泉区法院开展“巡回法庭进乡镇”、“法官工作室进社区”活动,两年来仅巡回法庭就开展16次,化解矛盾纠纷17件,解答现场群众咨询600余人次。此外,该院还建立对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机动车交通事故、消费权益及小额借贷、医疗纠纷等六大类案件,在征求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调解。调解不成,再立案转化为诉讼案件。同时,建立重大、敏感、突发事件联动化解机制,强化速裁跟进,避免“久调不决”。仅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诉前调解工作一项,2017年就调解成功达九成以上。颍泉区法院的做法得到上级和广大群众的认可,被省高级法院授予“全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徐河东记者 聂学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华通讯员谢晓侠)“经过不懈努力,我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今天的行业工匠、高级技师,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月19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淮大讲堂——劳模分讲堂”授牌及开班仪式...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