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梦想学院”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心动?这是由团市委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面向社会招募专业机构、志愿组织,定期到偏远乡镇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兴趣启蒙等素质拓展课程,旨在给农村孩子展现不一样的课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市手拉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承接了颍州区“梦想学院”华佗村、椿树园两个项目点的课程。几个月来,志愿者们一共去了8次。通过开展心理知识讲解、互动游戏和心理辅导,为这里的孩子们打开心窗,洒下阳光。
从自卑到自信
女孩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姐姐你来了。”4月21日是周六,志愿者们刚到华佗村活动场所,11岁的灵灵(化名)就抱住了心理咨询师小雪。
眼前的灵灵,让志愿者们眼前一亮。她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衣服干净整洁。而在去年11月份,志愿者第一次见到的她却是另一番形象。“手上、脸上和衣服上都是脏兮兮的,蓬头垢面,20多个孩子在做活动时,灵灵躲在一个角落里,低着头,不敢直视别人,也不敢大声讲话。”
小雪判断,这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缺乏自信的孩子。她为灵灵创造表现的机会,鼓励她唱了一首歌。灵灵歌喉一般,但志愿者积极肯定她,带动全体孩子为她鼓掌。面对掌声与鼓励,灵灵既害羞又激动,流下了眼泪。
此后,志愿者每次来,灵灵都有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她敢于参加互动了,主动帮志愿者收拾东西,还会向新来的小伙伴介绍活动情况。
设计不同的课程
帮孩子认知
华佗村和椿树园都位于泉河南岸,经济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经过前期调研,志愿者们发现,和很多地方一样,这里的留守孩子存在缺乏亲情和陪护、心理压抑、性格柔弱内向、自卑等问题。
结合现状,市手拉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包括《认识自己——我很重要》、《认识自己——我很快乐》、《认识自己——学会感恩》等。
在椿树园,志愿者给孩子们进行心理催眠时,别的孩子都很放松,有个10岁的女孩可能压抑太久,放声哭了起来。经过了解,女孩从小由奶奶带大,一年前奶奶去世,身边再也没有了疼爱她、懂得她的人。她表面坚强,内心的伤痛却挥之不去。
“我给她读了臧克家的那首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志愿者告诉女孩,人总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们要学会接受,“奶奶虽然走了,但你要带着她的使命,健康快乐地活着,替她完成没有完成的梦想。”
从那以后,女孩恢复了活泼与开朗。
希望更多地走近留守孩子
长期走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世界,小雪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她发现,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是被忽略的,“没人重视,这是很痛苦的事。”这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关,也有认识的问题,“家长可能觉得,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有学上、有零花钱就够了。孩子的诉求、内在情感的需要,却没被重视。”
其次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够宽松。当小雪教孩子们说“我爱你”时,很多孩子不好意思,捂着嘴“咯咯”笑。“要敢于表达自己,爱要大声说出来。”小雪用自信、坦然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很快就打开了自己,大声喊了起来。
“把真正的自我表现出来,他们会感到放松、愉快。”但现实中,大多数孩子想这样表达自我,却缺乏包容的环境。
还有一个问题是,对农村留守孩子来说,专业的、能够引导他们正向成长的“人生导师”太少了,可遇而不可求。
志愿者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走近留守孩子,给他们一份鼓励、一个拥抱。
颍州晚报记者 刘培军
新闻推荐
阜阳一中朱熠妍许许多多的风景我们未曾涉足浪迹天涯或是栖身树洞没有一千零一个故事欲言又止的爱被蝉鸣搅得不成样子到了秋天,那些蝉彻夜不眠我们也会在秋天长高摘下生命的青果你看,月亮牵引着潮汐...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