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真子 土蜂蜜飞上互联网
“刘书记,蜂蜜还有吗?给我留两瓶吧!”“今年的槐花蜜上市没?我好预定啊!”时不时,类似的信息便会出现在颍州区马寨乡皮楼村第一书记刘长城的手机微信中。他细心地记下每一笔订单,再与蜂农联系,让他们把蜂蜜准备好。
在刘长城的帮助下,蜂农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得以专心发展生产。“以前采下的蜂蜜没有销路,都卖不掉,现在村里帮我联系好了销路,我再也不用发愁了。”通过微信平台,今年74岁的蜂农姚安帮如今一年可卖出4000多斤蜂蜜,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而在颍州区马寨乡皮楼村,像他这样的蜂农并不在少数。
去年初,刘长城在走访贫困户时,发现一些本地蜂农产出的蜂蜜质量虽好,却缺乏销路,价格也上不去,于是他开始想着通过微信来帮蜂农销售。由于当地所产的蜂蜜没有添加剂,色泽纯、品质高、口感好,很快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蜂农的收入也随之明显增加。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走得更远,刘长城还设计了“皮楼百花酿”的品牌和LOGO,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广泛营销。没多久,“皮楼百花酿”便走出了“朋友圈”,很多陌生人也加刘长城为好友,积极订购。 发展产业 带领群众致富
脱贫的关键还要靠产业。在皮楼村扶贫的三年时间,刘长城不仅帮助蜂农销售蜂蜜,还在村里建起了养鸡基地和生姜深加工厂。“为当地村民找准产业很关键。因为很多村民有散养土鸡的习惯,所以我们就与金牌养鸡总场取得联系,在村里合作共建养鸡基地。”刘长城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已吸引带动了11户贫困户以金融贷款入股的形式参与,每年都能拿到分工。此外,皮楼村还有种植生姜的传统,产量是铜陵市的三分之一。不过,刘长城发现,皮楼村的生姜虽然畅销,但销期有限,不如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更大经济效益。经过多方学习、考察,他试着把鲜姜烘干切丝,搭配蜂蜜组合销售养生茶饮,没想到竟十分畅销,随后,他又开发了皮楼老姜片、皮楼老姜沫等系列生姜产品。
找到了对路子的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这让很多村民对刘长城刮目相看。出生于1988年的刘长城,是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三年前,他被派往皮楼村挂职扶贫。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能干好基层工作吗?刚到皮楼村的时候,不少乡亲认为他是“走过场”,没想到三年过去了,刘长城不仅带领大伙儿实现了皮楼村的农田水利和桥涵通道全覆盖、自来水全供应、“村村通”和村民小组间的道路互通,还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使得该村的贫困户由先前的203户318人降低至现在的28户60人。“俺们的刘书记,是真正把皮楼村当家了,真正把扶贫当成了事业。”如今,提起刘长城,大伙儿都对他啧啧称赞。
三年的下派扶贫任期结束后,刘长城并没有回到市人大机关工作,而是又主动要求继续留在皮楼村。“在皮楼村的三年时间里,我已经对这里的环境都熟悉了。我想继续带领乡亲们脱贫,把当地的产业基础打牢,变‘输血\’为‘造血\’,这样我才好放心地离开这里。”刘长城真诚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立成)4月27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正东主持召开全市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征求对阜阳市加强人才工作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副主席秦煦、市政府秘书长黄琦参加会议。为进一步...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