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风光 实习生 程晓璐 通讯员 李智勇 熟练地启动混凝土压力测试机,拿起一块混凝土块,放到机器内,仔细查看各项指标……日前,在中铁十局郑阜高铁项目部,试验室主任邵家宝正在进行重复了30余年的动作。
“设备不断更新,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但对质量一丝不苟的态度始终如一。”邵家宝说,1987年进入中铁十局后,他一直与质量监控和试验打交道,成为项目推进的“急先锋”,特殊关卡上的“啄木鸟”。
2016年,郑阜高铁安徽段正式开工建设,祖籍辽宁的邵家宝首次来到阜阳。“这里的人很热情,对高铁的期盼也很强烈。”邵家宝说,这让他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把“施工生产,质量为天”作为座右铭的他,秉承“超常规,严把关”的工作理念,一直在试验室质量管理岗位上认真尽职履责。
高铁项目的施工时常要全国各地跑,四海为家成为常态。在阜阳工作的近两年,邵家宝仅回家两次。
去年6月份,安排好手中的工作,邵家宝匆匆赶回河北。本想在家好好陪陪妻儿,同时给儿子过18岁生日。可是,在家住了五天的他就接到工地通知,当晚便背起行装,踏上返阜行程。“聚少离多是项目部门很多同事的常态,作为质量把控的关键环节,我更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试验、去监测质量。”邵家宝说。
跨S256连续梁是郑阜高铁项目重点控制工程,去年7月到11月期间,几个标段的混凝土浇筑,邵家宝始终处在施工一线——紧盯搅拌楼,通宵值班;往返于搅拌站和现场之间,观察混凝土状态,确保了现场混凝土浇筑的圆满完成。
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的邵家宝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自己技术再好,只能单打独斗。只有让更多人掌握技术,大家齐心协力,企业才会发展得更好。”邵家宝说。为此,他耐心提示、反复示范,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并督促他们学规范,苦练操作基本功,在企业内部锻造了一支专业的试验检测队伍。
在邵家宝等人的努力下,郑阜高铁阜阳项目部负责的首根桩基浇筑混凝土、首个承台浇筑混凝土等获得多个中铁十局集团第一。
“郑阜高铁项目开工近两年,邵家宝和试验室团队坚持24小时值班,材料来了随时检,混凝土申请单来了施工配合比马上开,现场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中铁十局郑阜高铁阜阳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李连民说,邵家宝用坚守诠释了奉献内涵。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工程高质量需要一丝不苟的坚守。”邵家宝说,阜阳段项目施工还在紧张进行中,他将和团队一起,继续做好材料试验,做好质量把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任务,保障郑阜高铁工程顺利推进。
新闻推荐
稿件来源:记者徐丹丹通讯员来华军余亮本报讯(记者徐丹丹通讯员来华军余亮)近日,市教育局召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排查大调研活动动员会,动员全市教育系统不松懈、鼓足劲,坚决打赢作风整顿持久战...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