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静文 领导称赞她“实在、勤恳、有活力”,同事评价她“真诚、进取、乐观”,学生们亲切地喊她“大姐姐”……走上工作岗位14年来,市第五中学政治老师何丽娜一直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004年9月,刚进入五中任教不久的何丽娜,就在学校开展的第四届教学大奖赛中一鸣惊人,获得文综组第一名。
成绩的取得是何丽娜追求卓越的结果。日常教学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后,她一有空就会随其他政治老师进课堂,听取他们授课,对他们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总结、吸收,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小品、情景剧、辩论赛……这些学生较为喜爱的艺术形式、竞赛活动都被何丽娜融入到教学中。学生直言,她的课不枯燥、不乏味,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便学到了知识。
为了让不同成绩的学生都能学好政治,何丽娜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多种深浅不一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尖子生‘吃饱\’,让学困生接受得了。”
“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有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屡次不改不灰心……”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何丽娜脱口而出。在她的努力和付出下,班里学生的政治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同年级其他班级学生。
不仅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好,何丽娜与所带的学生感情也很好。在她任教的班级中,学生们都喜欢和她聊天,亲切地称她“娜姐”,遇到问题也是首先寻求她的帮助。“有困难,找娜姐”,这是学生们私下里流传的一句话。
“学生们把我当亲人,我也尽已所能给予他们关心和爱。”何丽娜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一个女生坐在角落里,手里只拿了一个馒头,面前放了两碗免费汤,就主动过去和她聊天。短短交流后,得知女生父亲去世早,母亲打工收入微薄,家庭经济拮据,她当时就给了女生500元钱。从那以后,她还经常找到女生,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不时送去衣物和生活费。“现在,那名学生在合肥学院读书,每当假期回来都到学校看我。”
何丽娜还经常带着学生做公益。“我们学校留守学生占了70%,其中有一些家庭较为贫困。作为校团委书记,我每年都会组织‘大爱五小,关爱留守学生\’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何丽娜说,每次活动都会组织老师、学生为贫困学子捐赠衣物。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她还把捐赠的衣物等放到一间教室里,分类标好尺码,让孩子们自己领取。
10多年间,何丽娜还组建了五中志愿服务组织,带着志愿者开展了“美化、净化”校园,与艾滋儿童“同生活、共学习”等活动;推动校团委与阜阳特教学校、阜阳奎星社区及部分敬老院等单位联谊共建,定期、不定期开展帮扶活动;从2008年开始,连续10年组织向学校捐书,建设共青书屋,先后为4名患白血病的学生组织捐款共计6万多元……
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何丽娜相继被评为“阜阳市名师”、“阜阳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今年,她又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
新闻推荐
王晓艳如果不是因为奶奶经常提起,文峰塔在我印象中仅仅就是立在城市公园里的一座普通塔楼。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感觉有些年头了,从没想过仔细探究它。直到奶奶去世,我才知道那座塔在奶奶心中的分量...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