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燕
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不断加快,阜阳市已构建了硬件设施完善、综合服务齐全、景观大气开放的城市道路主干网。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区交通量急剧增加,许多中心城区的背街小巷承担起城市支路甚至次干路的职能,造成超负荷运转、道路坑洞增多;一些老街巷道路设计标准偏低、雨污合流;一些社区已基本形成内道路设施老化、配套功能单一、周围环境差。
如何对老街区的背街小巷进行改善,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5月6日,记者冒雨来到位于颍泉区双河社区的双河南巷,实地采访了双河社区背街小巷改造工作。 居民心中乐
当天,瓢泼大雨并没有在小巷内的柏油路面上留下积水,一辆辆汽车井然有序地停放在画好的停车线内;每隔两三米摆放的花坛让整条巷子显得干净而清爽,昔日斑驳不堪的墙面绘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孝道文化等图画。
“现在,我们社区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双河社区居民曹河路告诉记者,双河小巷之前没有下水道,路面也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地上都是积水,经常要脚上穿一双鞋、手里提一双鞋。近几年,社区自筹资金修了下水道;去年,区里又将水泥路换成了柏油路,整个小巷的档次就上来了。
除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住在双河小区的薛幸福最高兴的,莫过于停车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我们小区有三十多户住户,之前私家车少,即使有外来车辆也不影响我们住户。最近这几年,买车的住户多了,外来车辆停在我们小区,经常会造成住户的车辆停不进来。”薛幸福说,去年,社区经过摸底调查,小区划置的停车线正好满足住户需求,现在再也不担心回家晚了没有车位。
此外,双河社区还在将辖区分为三十多个片区,招募环境卫生巡检员对辖区内的卫生进行监督。
“平时,我不仅要查看居民、门面门前的环境卫生,还要对辖区的保洁员进行监督。”今年60岁的张明启告诉记者,他其实并不在乎社区给的劳务费,小巷的好环境才是他乐意看到的。 营造宜居环境
据悉,近年来,双河社区不仅自筹资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还配合区住建局、区住保局对“城中村”、老旧小区、“三无社区”(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综合改造和治理,健全街道、社区全覆盖的环卫管理机制,对小区路面硬化、排水设施完善、管线整理规范,进一步提升小街小巷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整平路面,安装路灯,统一更换门头,完善供水排水设施,及时对道路损坏、绿化破坏、路灯照明等设施损坏进行维修,通过规范管理、施化标志线,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做好重点街巷改造提升工作,真正解决背街小巷“路不平、灯不明、道不通”等问题。
“作为老旧小区,我们社区还有一些小巷次道路存在破损严重的现象。不过,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向区住建局提交申请,对小巷内的次道路进行翻修,力争给当地居民营造一个宜居环境。”双河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任秉文)5月7日,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军在阜阳分会场参加会议。全省会议指出,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反腐倡廉行动自觉,不断深化改革,着力堵住腐败...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