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牛真子 农贸市场是市民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拥挤不堪……是过去人们对农贸市场的印象。近年来,随着阜阳市加强对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升级改造旧市场,新建一批新市场,城区农贸市场也由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今天的“白净美”。
旧市场升级 不见脏乱差
通向市场的道路两侧,有栏杆将店面与道路相隔,保障了主干道的畅通无阻;市场内,水泥地面平平整整,环境整洁又卫生;各类农副产品划行规市,摊位整齐划一、经营秩序井然。一大早,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而整个市场却并不十分拥堵。这是记者近日在白衣桥农贸市场看到的景象。
据白衣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白衣桥农贸市场始建于2010年,初建时,市场经营设施简陋,仅有水泥横板搭建的交易摊位80个,上是铁皮棚,下是泥巴路,进出通道狭窄,排水沟渠不畅,每到下雨天,整个市场就会污水横流,十分难走。并且,很多商户长期地摊经营、流动经营,脏乱差现象突出,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013年7月,相关部门开始对白衣桥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兴建钢构大棚,硬化路面,重新挖掘下水道和沉淀池,并落实了垃圾清运和保洁制度,大大改善了市场环境。“这几年,市场里的环境慢慢地变好了,每天来买菜也不觉得堵了。”在农贸市场居住了十几年的居民董丽华对记者说。
此外,从2017年开始,在城管部门与当地社区的协调下,白衣桥农贸市场还专门开辟一块流动摊贩经营区,通过疏堵结合,让流动摊点整治走出易反弹的“怪圈”。建立长效机制 市场管理见成效硬件设施改善后,市场环境能否维护好,最终还要落实到管理机制上。行走在莲池农贸市场内,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干净敞亮,农副产品整整齐齐码放在摊位上,没有占道经营现象,地面也没有垃圾,商户和前来采购的市民的电瓶车、三轮车都在规定区域内停放整齐。不时地,有保洁员拿着扫帚在场内来回巡查,以便及时清理垃圾。
“俺早上6点不到就过来打扫卫生,到中午11:30下班,看到地上有垃圾就立即扫干净,每个星期还用水对地面冲洗一次。并且工作干得好不好,我们每天都要考核的。”保洁员时世名说。
保洁制度的落实,确保了市场内环境的干净整洁,而市场管理员的设置,则使市场经营保持井然有序。“请把东西往店里挪一下,店外就不要摆了。”李文俊指着一箱待出售的水果对水果店老板说。他的话音刚落,这位老板连忙把水果拖进了店里,口中连连说:“下回一定注意!”
李文俊是阜城莲池农贸市场的一名市容管理员,疏导交通、取缔流动摊点、制止占道经营、清理户外小广告……是他和另外7位市容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目前,在他们的管理下,该农贸市场“吐舌头”经营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4日17时许,阜阳市颍州区清河东路一女子开车,右转弯撞到道路中间护栏,导致旁边公交车无法行驶,女司机被困。当地辖...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