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彬
汉初刘邦分封功臣侯,实行封爵世袭制。假如不发生意外变故,凡被封列侯者,子孙皆可世代袭替封国侯爵。然好景不长,汉武帝剪灭诸侯势力期间,这些侯国统被废免。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末代汝阴侯自杀除国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是当时被武帝剪灭的众多侯国之一。
末代汝阴侯自杀国除
汉初的汝阴侯国,前后传承四代共86年。第一代汝阴侯夏侯婴封于高帝六年十二月,文帝八年去世,爵位传给儿子夏侯灶;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文帝九年袭爵,文帝十五年去世,爵位传给儿子夏侯赐;第三代汝阴侯夏侯赐文帝十六年袭爵,武帝元光元年去世,爵位传给第四代汝阴侯夏侯颇;第四代汝阴侯夏侯颇武帝元光二年袭爵,武帝元鼎二年坐“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后削爵除国。
末代汝阴侯坐罪自杀事件,见于《史记·夏侯婴传》:“侯颇尚平阳公主,立十九岁,元鼎二年,坐与父御婢罪,自杀国除。”汉代“御婢”与妾的身份不同,是指以私婢承蒙主人宠爱而与主人有性关系的女婢。汉代重视孝道人伦,为尊重父祖,维护家族秩序,不许晚辈与父御婢有染。汉律将“与父御婢奸”归入“和奸罪”的一种,即使是皇亲国戚犯罪也要定为“禽兽行”,受到“当诛”、“弃市”的酷刑惩处,后果十分严重,所以夏侯颇事发后才会畏罪自杀。
夏侯颇骄奢淫逸、污秽人伦、自陷法禁,固然是其身死国灭的直接原因,但细究起来问题没有如此简单:夏侯颇“与父御婢奸”或久有时日,为什么会在武帝使用苛法重典剪除地方诸侯势力的社会背景下东窗事发?从当时的政治环境看,武帝即位之初尚存前朝封侯110人,这些列侯后代多骄横不法、鱼肉乡里、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不恤国事维艰,成为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因此消灭列侯势力是当时建设强盛帝国的迫切需要。为剪除列侯集团,汉武帝采取严密法网的办法对其残酷杀伐与废免,如元鼎5年的“酎金夺爵”事件中一次就废免列侯106人,征和3年被诛杀、免侯者20余人。到武帝晚年,包括高祖功臣侯在内的前朝列侯因“坐不敬”、“坐不道”、“坐酎金”、“坐祝诅”等罪名悉数被废,无一幸免。显然,这一政治背景下汝阴侯遭削爵亡国之难亦不算意外。当时即便夏侯颇不因“与父御婢奸”而畏罪自杀,武帝也会找个其他罪名废除汝阴侯国。只不过淫逸昏聩的夏侯颇看不清大势,居安不知思危,贪福不晓避祸,不幸提前送了性命。
列侯尚主的婚姻悲剧
夏侯颇自杀国除,有一个人无法置身事外,就是那个一直活跃在汉初政坛上的平阳公主,因为当时两人毕竟还保持着夫妻关系。
平阳公主是景帝的女儿、武帝的姐姐,她母家本孙姓,后因嫁平阳侯曹寿,史家便称她为“平阳公主”。汉代公主血统尊贵,享有自己的封地,地位类同列侯。公主出嫁称作“出降”,列侯娶公主称作“尚主”,表示以卑侍尊。在汉初公主队伍里,平阳公主是一个有胆识、有心计、擅长投机钻营、在政坛上极度活跃的女强人。她一生“出降”三夫:先嫁平阳侯曹寿,后弃曹寿再嫁汝阴侯夏侯颇,汝阴侯自杀除国后又嫁大将军卫青。从她与曹寿离婚的原因看,平阳公主是个不把夫妻感情当作一回事的人,这样一位“梅开二度”的公主,自然也不会与夏侯颇有多么融洽的情感关系,婚后的平阳公主更不可常住汝阴侯国甘心过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长期居住京师的平阳公主,在经历了短暂夫妻生活后,与夏侯颇分居应是不争之实。假如夏侯颇与平阳公主生活在一起,便不可能发生“与父御婢奸”这样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列侯与公主生活在一起,都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做那样的事情。
汉代以“孝”治天下,即便是普通夫妇之间发生了“与父御婢奸”这样的事情,妻子也不会原谅丈夫的行为。具有尊贵皇室血统的平阳公主,自然更不会容忍夏侯颇的“禽兽行”,何况她本是一位擅长操弄政治、善于见风使舵讨武帝欢心的投机者。值此武帝严刑苛法剪除列侯势力之际,夏侯颇“与父御婢奸”事件的出现,客观上为中央政府剪灭汝阴侯国提供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想必活跃于政坛上、富有心计的平阳公主不会不明白其中的机缘,加之夏侯颇所做的这件事对公主本人属“大不敬”,因故对于平阳公主来说,此时剪除汝阴侯于己、于武帝均有利无弊,由此知当时的平阳公主,应该是积极参与了对末代汝阴侯坐罪的查处活动。这对有夫妻关系之实的夏侯颇来说,是一个无奈的悲剧。
关于西汉功臣侯后裔废免与沦落的原因,《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总结道:“(列侯)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耗矣。罔以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此说甚是精辟。
夏侯氏家族后裔的沦落
末代汝阴侯削爵除国后,汉政府于汝阴侯国故地设县治民,归辖汝南郡。
关于削爵灭国后汝阴侯家族后裔的生存状况,《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这里是说夏侯婴子孙此后都改随了平阳公主母家的孙姓。汝阴侯家族遭遇亡国灭爵之难,族人改孙姓,大约有依附于具皇室尊贵血统的平阳公主作保护伞的含义,弃离祖姓虽属奇耻大辱,这在当时也许是明智的解困自救办法。否则,汉政府在末代汝阴侯畏罪自杀、削爵除国后如何进一步处置其家族后裔,可能是另一种结果了。
汝阴侯灭国后子孙后裔的流落状况,文献中有线索可寻。《史记·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元康四年,婴玄孙之子长安大夫信诏修复家。”《王子侯表》:“婴玄孙之子长安大夫信,诏复家。”表明夏侯婴第六代孙在宣帝时曾被封作“长安大夫”。亦因宣帝体恤高祖功臣侯后裔衰微之悲,免除其各种赋税徭役。由此推知,末代汝阴侯废免侯爵封地后,其子孙后裔应是迁往长安定居了。
汝阴侯另一支族后裔夏侯氏,早年定居今亳州境,就是后来曹魏时期名将夏侯
新闻推荐
薛明章近年来,阜阳市文明创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措施有力,宣传到位,加之广大人民群众文明创建意识,自觉行动意识...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