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涛,我在村里加班,你别回去太晚了,别忘了给孩子们弄点儿吃的。”
“好的!我这就回去!”“张玲,你把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近期看病情况反馈给我,我好跟踪上门服务……”
“好的!等我把情况整理出来及时发给你,在上门服务时注意提醒大家要到规定的医院看病……”
张玲和魏涛的手机微信里,这样的信息成为对话的主要内容。
在颍东区正午镇张庙村,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魏涛是一名村医,妻子张玲是一名扶贫专干,原本彼此之间谈论最多的是一些家事,如今,两个人都成了扶贫攻坚队伍中的一员,他们之间的话题少了家事,多了村事,塞满了扶贫事。
“二姥爷,魏涛上午有事,中午可能回不来,我忙完手上的活,给你做饭,你别着急……”每当魏涛有事外出时,张玲都会到本村孤寡老人武西亭家安顿一番。
今年77岁的武西亭,是五保贫困户,双目接近失明且患有肺心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虽然每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日常的饮食起居问题却很难解决,这也是脱贫攻坚中的一道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张玲和魏涛决定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起初,张玲和魏涛每天有空就去看看老人,给他检查检查身体,定期帮助他采购一些吃的东西,天暖时扶老人到室外晒晒太阳,天热时魏涛经常帮他擦擦身子、洗洗澡,到了冬季找来理发师傅到老人家中理发。刚开始理发师傅不知道武西亭的家庭情况,还误以为魏涛是老人的孩子。
近段时间,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双目接近失明,张玲和魏涛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就起床,安顿好家里的两个孩子后,魏涛就急忙到老人家中帮助穿衣、洗脸、做饭、喂药、倒尿桶等,午饭和晚饭是他们夫妻二人轮流去做,谁得闲谁去。
老人逢人就说:“如果不是他们的照顾,我可能不在了。”
魏涛总是说:“其实没啥,就是感觉老人一个人挺孤单的,大家又是一个村的,能帮点就帮点!”
张玲也说:“都是一个村的亲戚邻居,论辈分我还喊他二姥爷呢,他虽然没儿没女,也不能让他孤独呀,要让他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责任。”
颍州晚报通讯员 祝祖良
新闻推荐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3周年纪念日。当天,阜阳市颍州区团委、区消防大队和区颍淮公益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爱我中...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