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太和新闻 > 正文

孙磊醉心国画三十载

来源:阜阳日报 2018-02-02 13:02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薛建邦

一支毛笔,一张宣纸,蘸上墨汁,就能挥洒自如地绘制出梅兰竹菊、文人雅士和山水清音,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缘于此,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太和书画院院长孙磊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孜孜追求了30多个春秋,用手中的笔墨构筑起气韵生动、借古开今的艺术境界。

孙磊今年45岁,他读中学时受美术教师王永亮、张坤的影响爱上画画。“记得当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素描和水粉画,出于热爱,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潜心学画,虽然在别的同学看来生活有些单调,但我觉得充实又快乐,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自得其乐,中学三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孙磊回忆说。

1988年,孙磊考上了安徽省艺术学校国画专业。在学校,他如鱼得水,尽情遨游在国画艺术的海洋里,不仅吸取了大量的传统国画风格,还学习了当代国画大师的创作技法,特别是1997年到安徽大学美术系进修深造后,孙磊不仅对中国画所要求的笔墨观、色彩观、线条观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而且深刻领悟到国画精神、意境、情趣的特有审美思想。

2000年前后,受市场经济影响,有些同行认为传统的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操作简单,绘制单调,太旧太土,不如西洋画复杂洋气有卖点,开始放弃传统国画,投向西洋画或现代画派。当时,孙磊也感到彷徨和迷茫,甚至产生了浮躁心态。

“引导我坚定不移走传统绘画道路的引路人是林海钟教授。”孙磊介绍说,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林海钟先生来太和讲学,讲到国画传统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继承传统才能更好地创新学习。“我听后触动很大,从那时起就决心在国画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从2005年至今,孙磊一直师从林海钟教授,抛却物欲和名利,沉下心刻苦钻研传统国画,他每月都要带上自己的作业去两趟杭州当面请教林教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孙磊的国画技艺日臻成熟,作品先后入展省首届、二届、三届美术大展,并获得省第五届美术大展铜奖,2016年作品入选“翰墨青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奖。

学习传统不能忽视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经过多次大赛的历练,孙磊深有感悟。每次观看展出的国画作品,孙磊就会发现很多获奖的作品并不是一味地泥古不化,而是体现出作者对物象的理解和感受,缘物寄情,情景相生,最终创作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我以前对传统的中国画技法比较欣赏,对非纯粹的中国画持排斥态度。直到2016年朱红晖教授来太和讲授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时,我才有醍醐灌顶之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欠缺很大,于是决定当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师从苗重安、朱红晖教授,继续学习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孙磊说。

日前,笔者在太和书画院见到正在作画的孙磊,只见他把一张六尺宣纸贴在墙上,随着毛笔的上下左右游动,几个小时过后,一幅水墨山水画呈现在面前,既有唐宋元明诸家画魂,又有融古化今的墨韵,更体现出了现代笔墨的简约与豪放的风格,观之沁人心脾,赏心悦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的孙磊除担任太和书画院院长外,还担任太和县政协常委、阜阳市青年美协副主席、太和县美协副主席等职务,虽然事务较多,但他还是把主要精力倾注于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上,经常组织美协会员外出采风写生和交流。“根深才能叶茂,水活才能泉清。一个优秀的画家必须要有全面的修养,多方汲取营养,不断进取,这样作品才能够真正地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生命力。”孙磊说。

新闻推荐

培训长技能致富强本领

本报记者牛真子通讯员马轶杰肖少华“以前,总认为自己是养殖行业的行家里手,别管怎么说,我也养了五六年的猪。可是,通过理论学习、基地实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光是饲料配制一项,里边就有很多学问。”这...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孙磊醉心国画三十载)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