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太和新闻 > 正文

传唱清音育后昆

来源:安徽日报 2019-02-13 07:18   https://www.yybnet.net/

日前,在阜阳市太和县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一间教室里,记者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在给学生教唱清音曲目《红梅赞》。只见他和着琴声,一边打着节拍,一边做着示范,优雅清丽的动人旋律声声入耳。这位老人名叫张洪奎,是县文化馆退休干部,省级“非遗”“太和清音”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76岁的张洪奎,早已年届古稀,却退而不休,多年来一直在为清音的传承而默默奉献,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读中学时,他就成为县“清音戏剧团”的一名演员。在老艺人的悉心传授下,他很快掌握了清音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并在《拷红》《白蛇传》等大型清音剧中担纲主角。1960年,在阜阳地区举办的文艺调演中,他因饰演清音名剧《追舟》中的艄公一角而获奖。后来,清音戏剧团合并到太和梆剧团,他既表演梆剧又带着演员排演清音剧。

据他介绍,太和清音,历史悠久。古书《清音筝谱》记载:元初明末,颍州泉河南岸有一玄坛法师,学识渊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筝为长,终日研习,寒暑不辍,吟唱出一种旋律作为曲歌,日与众徒弹唱自娱。因其曲调清雅悠扬,故名“清音”。在清代中叶,清音流传到太和,民间出现自发性组织“清音会”,平时约定十天半月一会,每逢婚寿、开业等喜事便集中演唱。演唱多在客厅或庭院中。演唱者围桌而坐,各执乐器,各任一角,边弹边唱。“清音唱腔优美,曲调清丽,听来婉转柔和,令人清心抒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人的精神境界受到陶冶和升华,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文学价值。”张老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洪奎邀请为数不多的清音老艺人,翻出尘封多年的清音曲谱,利用每周三的时间到文化馆里自娱自乐。2006年,“太和清音”入选省首批“非遗”名录。2007年,太和县清音学会成立,2008年11月,张洪奎成为省级“非遗”传人。

“我想保留住清音的‘火种’,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随着大批清音老艺人的离世和大量历史资料的流失,‘太和清音’也面临着失传。”张老告诉记者,清音学会刚成立时,他和几位老艺人想方设法解决困难:为排练曲目,先后更换10多个地点;缺少经费,他们就自掏腰包;没有学习场所,便借用中学教室开设小型清音班,招收十几名小学员。

直到2013年,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专门腾出三间教室用作清音班和清音学会办公室,并被定为“太和清音传承培训基地”。当年秋季招3个班,每班50人左右,每周四周五上课,张洪奎亲自负责教唱,学员都是来自本校的学生。在张老的不懈努力下,清音班办得有声有色,影响越来越大。此外,县里成立“太和清音保护传承领导小组”,县财政每年下拨专用经费10万元。

这些年来,太和清音班共培养学员近千人,目前又有10名青年音乐教师也加入清音传承的队伍。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前来授课。此外,太和清音学会已在城区一所小学建成“清音培训中心”,真正做到了传承清音从孩子抓起。“看到太和清音后继有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张洪奎笑着说。

新闻推荐

青春快闪颂祖国

通讯员刘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1月29日上午,伴随着深情的旋律,优美的舞姿,太和...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传唱清音育后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