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颍上县红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麦田里,来自红星农机大院的专业机械服务队正在喷洒作业。据了解,专业化统防统治,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小麦增产。
本报通讯员谢宁宁 摄
进入4月中旬,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种小麦病虫害大量滋生。那么,今年阜阳市小麦长势如何,易发病虫害有哪些?“一喷三防”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植保站站长于小平。
病虫害呈中等发生
于小平告诉记者,入春以来,全市各地积极采取田管措施,有效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目前,全市752万亩小麦一类苗占54.5%,二类苗占36.5%,三类苗占8.6%,旺苗占0.4%,整体苗情好于往年同期。当前,阜阳市小麦正处于拔节至抽穗期,根、茎、叶生长旺盛,穗始分化和发育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对于促进小麦丰收十分重要。
近期田间监测显示,今年阜阳市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小麦穗蚜在全市麦区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在沿淮地区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在全市中等发生,沿淮地区偏重发生。
一喷三防全面覆盖
“今年,我们将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科学防控抓关键,病害重在抓预防,做到虫害达标防治。”于小平说,“一喷三防”期间,全市麦区以小麦赤霉病和穗期蚜虫为防治重点,沿淮麦区要突出做好小麦赤霉病预防、小麦穗蚜的防控和小麦粘虫的查治工作,全面实施小麦病虫‘一喷三防\’,推进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据了解,今年,全市752万亩小麦将照中央财政每亩5元的补助标准,实现“一喷三防”补助全面覆盖。目前,各县市区政府已将化肥、农药等农资全部采购完毕,预计4月20日前送达农民手中。
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据于小平介绍,所谓“一喷三防”,主要是指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施药时间:
第一次总体防治时期为4月下旬,全市麦区以小麦穗蚜和小麦赤霉病为防治重点,吸浆虫常发区兼治吸浆虫;沿淮麦区以预防小麦赤霉病为重点,兼治白粉病,突出穗蚜防控,注意查治粘虫。
第二次总体防治时间为5月上旬,沿淮小麦赤霉病常发区视天气情况是否开展第二次药剂防治;全市麦区补治穗蚜,兼治白粉病、叶锈病等病虫。
防治药剂:
(1)防治赤霉病,每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亩有效成分多菌灵60克,三唑酮8克)。
(2)防治小麦穗蚜,每亩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5%啶虫脒乳油4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喷雾防治。
(3)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盛期亩用3.6%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克,或50%倍硫磷乳油75毫升兑水喷雾防治。
(4)防治锈病或白粉病,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毫升,或12.5%腈菌唑乳油30毫升,喷雾防治。
防治病虫注意事项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初花期及时喷药预防,若花期多雨日或多雾霾天气,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喷一次。
吸浆虫常发区于成虫羽化盛期及时药治。穗蚜500头/百穗以上、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喷药防治。
对早期出现的条锈病发病中心,要立即进行围歼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病叶率分别达到0.5%、10%,白粉病上三叶病叶率达15%时,要立即普治,并视病情发展,连续施药2至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新闻推荐
5月2日,颍上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来到县社会儿童福利院,为200多名孤残儿童免费体检并接受健康咨询,奉献一片爱心。 &nb...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